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新房策6招 林鄭認難遏樓價 否認「無招」 10月施政報告料再交代

新房策6招 林鄭認難遏樓價


否認「無招」 10月施政報告料再交代

 政治版 2018/06/30 

     


特首林鄭月娥昨公布新房策,為達三大目標,共推6項措施,但她承認措施不能遏抑樓價,亦難以增加房屋供應。不過,她強調並非「無招」,在10月的施政報告,再交代她對土地問題的看法。
林鄭強調,增加土地供應,才是處理房屋問題的王道及根本方法,政府下階段是增加土地供應。而昨日公布的新房屋政策,希望達到3大目標,當中包括令資助出售單位更可負擔、增加資助房屋單位供應、以及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盡早推出市場。她期望措施可重燃市民置業希望,並豐富市民置業階梯。
冀社會聚焦如何增供應
目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進行諮詢,9月結束。消息指,林鄭是希望帶出一個信息,就是希望社會聚焦討論如何增供應。
林鄭昨日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出席記者會,公布房屋新政策的3大目標、6項措施。其中,3大目標包括:1、令資助出售單位更可負擔;2、增加資助房屋單位供應,並加支援過渡性房屋計劃;3、鼓勵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盡早推出市場。
至於具體的6項措施,包括:1、修訂居屋定價政策,令居屋售價將由現時7折變為52折,日後定價亦將與市價脫鈎。
現時的居屋定價,是以評估市值的7折定價,並要通過負擔能力測試,即白表家庭入息上限57,000元。在新政策下,負擔能力測試改以家庭月入中位數作準,即約39,500元,並確保可負擔的單位數量由50%增至最少75%。
2、政府已邀請市建局將馬頭圍道重建項目,改作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共提供450伙。
3、將9幅私營房屋用地,改撥作公營房屋,涉及10,600個單位;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承認,改撥用地對私營樓價影響不大,可能要4至5年後,甚至8至9年後才出現。
4、運輸及房屋局將成立專責小組,協助民間主導和推行過渡性房屋計劃,包括提供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政府新招 各黨派表歡迎
5、將修訂《差餉條例》,就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額外差餉,所有獲發入伙紙達1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業主,每年須向政府申報單位的使用情況,若單位有逾6個月未有作居住或出租,業主須繳付額外差餉,即應課差餉租值的兩倍。政府預計在2018/19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審議,屆時再決定實施日期。
6、修改「預售樓花同意方案」,要求發展商不論何種方式銷售樓花,每次推售單位數目,均不能少於同意書內所涵蓋單位總數的20%。新措施即時生效,適用於新申請及正處理的項目。
新措施公布後,各黨派都表示歡迎,但泛民認為一手樓空置稅應採用累進方式,且非本地二手樓也應實行空置稅

30 June 2018

經濟日報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9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9日【明報】謂,招標售樓未成趨勢,測量師︰規管只屬姿態。行政會議昨午舉行特別會議,加強規管發展商以招標手法賣樓,資深測量師何鉅業表示,可透過修訂《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列明不容許招標模式,但認為政府限制招標賣樓只是姿態,因為未見中小型私樓單位以招標方式出售成為趨勢。有發展商稱,以招標形式推出單位只屬個別新盤,相關樓盤往往位處新供應較少的地區,不易定價,招標出售屬無可厚非。

【信報】指,單位出租可免稅恐成漏洞。行政會議通過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市場意見認為,雖然上有政策,但發展商亦自有對策,方法包括把單位租予同系公司,以滿足放租滿半年可豁免繳稅的要求。業內人士表示,政府須釐清空置的定義,若單位租出半年可豁免徵稅,須確保發展商不會把單位租予同系公司或員工作宿舍來避稅。業界則估計,發展商會盡快推售現樓貨尾,並拖慢新盤興建進度甚至推遲申請入伙紙。

【東方日報】指,居屋與市價脫鈎,綠置居四折出售。行政會議昨通過三項新房屋政策應對樓市,當中更改居屋的定價機制備受普羅大眾關注,居屋定價將與市價脫鈎,改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居屋售價可望由市價七折降至五折,而專供綠表申請的綠置居更可減至僅約市價四折發售;當局又擬將九幅私樓地轉作資助出售房屋用地,由房屋委員會和房屋協會興建;市區重建局亦會在土瓜灣興建首置上車盤,售價未定,三個機構分頭行事,加快房屋供應速度。

【文匯報】報導,港府出3招助民瓦遮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主持行政會議特別會議。消息指,會上拍板通過3項房屋新措施,包括針對空置一年或以上的一手住宅單位徵收空置稅;資助房屋定價與市價脫鈎,改為參考置業者負擔能力計算;將本年度賣地表數幅地皮改作公營房屋用途,包括居屋、綠置居等資助出售房屋。預料林鄭月娥今日下午會舉行記者會,正式公佈有關詳情。

【星島日報】曰,新三招互抵銷,樓市難降溫。政府定於今天公布因應市民置業難的「新三招」,包括一手樓空置稅等防止囤積居奇措施,確保建成的住宅單位會盡快推出市場。可是這些措施可以增加的額外供應始終有限,而且互相抵銷,難令樓市降溫。若要扭轉市民對樓價續升的心理預期,還須倚靠大增土地供應,但政府在這方面仍然無計可施。

【蘋果日報】稱,施永青指屬形象工程,無助上車。政府將日內公佈一手樓空置稅,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指,早前政府徵收三成辣稅都未對樓市有大影響,料空置稅影響更微,直言是形象工程,實際無助港人上車。他認為空置稅出現後,有機會被徵稅的樓盤項目時間上已近現樓,發展商迫在眉睫清貨,因而短期內會多推現貨。該類單位通常為「賣剩蔗」,但市民仍「焗住要買」。

【晴報】報導,一手樓將徵空置稅,金額為差餉租值200%。樓價屢創新高,夾心階層難上車。消息指,行政會議昨拍板通過三大措施,包括向空置超過一年的一手樓開徵空置稅,稅率定在應課差餉租值的200%;居屋與市價脫鈎,改以申請者負擔能力定價;及將啟德及安達臣道地皮撥作建資助房屋。學者估算,600萬元物業需多繳20多萬元空置稅,認為阻嚇力不足,業主或轉嫁買家,變相令樓市升溫。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8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8日【明報】謂,瑞信陳昌華:高鐵效應拉近港深穗樓價。特首林鄭月娥剛向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匯報香港社會和政府對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意見,巿場憧憬相關規劃會對包括香港的區內城巿經濟和樓巿有進一步利好作用。瑞信中國股票策略主管陳昌華接受《明報》專訪指出,目前廣州、深圳及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具活力的城市,隨着廣深港高鐵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通車,可望縮減這些城市的交通往來時間,形成高鐵都市群,當中由本港到深圳福田及廣州分別只需14分鐘及48分鐘,有機會吸引部分本港中產階層到當地居住,縮窄港深穗住宅樓價的差距。

【信報】指,黃竹坑站三期收36意向書,與油塘通風樓看齊,鐵路項目第三多。市場預期政府即將有新的房屋政策出台,惟無阻發展商搶地意欲,市場估值高達361億元的港鐵(00066)香港仔黃竹坑站物業發展項目(下稱黃竹坑站)第三期,昨天截止接受意向書。港鐵宣布共收到36份意向書,數目與今年4月油塘通風樓項目收到的意向書數目看齊,屬於鐵路項目意向書數目歷來第三多。測量師認為,意向書數目合乎預期,惟由於項目發展規模大,料最終入標以大型發展商為主。

【東方日報】指,房屋政策大調整,最怕雷大雨點小。下周日就是七一,也是特首林鄭月娥上任滿一年的日子,在港府無所作為下,第一張成績表滿江紅已是不爭的事實。林鄭無計可施,欲推出三大房策力挽狂瀾,包括開徵一手樓空置稅、將小部分私樓用地改作資助房屋用地,以及將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鈎,動作不可謂不大,怕就怕雷大雨小,未能對症下藥。

【文匯報】報導,居屋定價料掛鈎負擔能力。樓價高踞不下,小市民上樓遙遙無期。行政會議今日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房屋政策,消息指,會上將討論資助房屋新定價機制,建議參考申請者的負擔能力釐定售價,估計經折算後會由現時市價七折降至最低五折;並會討論將部分在賣地表中的私人住宅用地,改劃為興建資助房屋。消息並指,會上亦同時會討論針對私人住宅開徵空置物業稅。

【星島日報】曰,黃偉綸:公權非無限,用《收回土地例》須小心。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表示,隨意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會引來長時間的司法覆核程序。民主黨林卓廷昨指林太的說法錯誤,因回歸以來相關司法覆核個案只有八宗。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回應指,政府決定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不可能只建基於口號或意願,必須依法並尊重私有財產,強調公權不是無限,必須小心處理。

【蘋果日報】稱,羅守輝21億沽上環商廈。資深投資者羅守輝近期放售不少大碼貨,剛以約21億元沽上環皇后大道中299號商廈,持貨8年賺約15.8億元,假如上月傳出其代表作尖東廣場最終以約27億元成交,兩個月套現約48億元。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資深投資者羅守輝在2010年以5.2億元買入,持貨8年,賬面賺約15.8億元,物業升值3倍。

【晴報】報導,擬負擔能力計價,居屋最平市價5折。居屋樓價創新高,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表明要「親自睇」居屋與市價脫鈎問題。昨有消息指,行政會議今將討論三大應對樓市措施,當中包括以負擔能力釐定資助房屋定價,與市價脫鈎,變相「減價」至5折推售,料今年底推售的「綠置居」長沙灣麗智邨率先受惠。若以房委會成員建議調低至4萬元的入息上限計算,可負擔樓價約為480萬元。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7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7日 【信報】指,尚璽挑戰九龍迷你戶呎價紀錄,折實最高3.76萬,周六76伙晒冷。市區迷你戶樓價細,造就超高呎價。恒地(00012)大角咀單幢迷你盤大角咀利奧坊.凱岸銷情連番報捷,近日開放式單位成交呎價更突破3萬元,貴絕九龍區開放式單位;至於同區由實德環球集團主席楊海成私人及相關人士發展的另一個迷你盤尚璽,昨天趁勢加推餘下46伙,折實平均呎價26473元,較首批調高約3.8%,其中一個連平台單位,折實呎價高見37646元,挑戰九龍開放式單位呎價新高,發展商「晒冷」盡推全盤76伙於周六(30日)發售。

【文匯報】報導,花旗:美息續升料港年內加P。小米(1810)首日招股反應不似預期,港元短期拆息全面回落,隔夜拆息昨跌至0.90571厘,按日跌近50%,1個月拆息亦結束19連升,昨跌至2.0825厘。花旗銀行香港及澳門區行長伍燕儀昨出席花旗集團-社聯大學生社責實踐計劃活動時表示,受不少外圍因素影響,目前港元拆息仍然波動,未來本港會否加息主要視乎美國加息步伐,在美國下半年將再加息2次的預期下,料港息終將跟隨美息步伐,本港今年內或會上調最優惠利率(P)。

【明報】謂,將軍澳二手現破頂潮,政府擬出招前,新都城441呎撲800萬。港府擬日內公布開徵一手空置稅及其他針對樓價過熱的新舉措前,二手樓破頂潮持續;當中近年有不少新盤落成入伙的將軍澳,樓價升幅最凌厲,區內大型屋苑新都城、將軍澳廣場、將軍澳中心連環錄得破頂成交,其中新都城兩房戶做價直撲800萬元,創寶琳一帶兩房戶新高。有學者認為,港府應由開拓土地入手,方可真正遏抑樓價升勢。

【晴報】報導,傳行會明議空置稅,林鄭:會迎難而上。有消息指,行政會議將在明天(28日)加開特別會議,討論「一手樓空置稅」及私人建屋地皮改為公營或資助房屋的建議等。昨於北京向副總理韓正滙報大灣區規劃意見的特首林鄭月娥,未有正面回應有關的消息,只稱不能透露行會內容,但為了公眾利益會「迎難而上」。

【東方日報】指,不滿清拆安置安排,關注組織或作大型抗爭。發展局放寬政府清拆行動的特惠補償及安置安排後,立法會房屋及發展委員會昨日舉行公聽會,聽取約一百個團體及市民對有關安排的意見。有受清拆影響的村民在會上站立高呼及高舉「何處是吾家」的紙牌,不滿政府的安置安排;亦有村民向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送上龜蛋,象徵「龜都無地方住」。有關注團體表明若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會發動大型抗爭行動。

【星島日報】曰,空置稅直撲樓市,發展商力谷新盤貨尾。一手空置稅即將出台,雖然在正式推出前,發展商對有關稅項強力反對,並紛紛表達不滿,但部分發展商卻同步力谷新盤貨尾,有業界指,政策落實後,料發展商加快推盤步伐,甚至考慮先把部分單位放租。政府將於周四公布一手空置稅,雖然有發展商認為,空置稅不應僅局限於一手物業,更要擴展到二手樓,甚至認為目前政府計算現樓貨尾,應該只計算已獲批滿意紙的物業,僅獲得入伙紙的單位,更不應該計算在內。

【蘋果日報】稱,疑似分身家第二部曲,理文家族億元掃洋房。理文造紙(2314)家族繼本月中分配股權後,近日疑似進行分身家第二部曲。創辦人李運強千金李文麗,新近斥資1.05億元購入九龍塘對衡道豪宅。李家一向鍾愛九龍塘,今年先後購買區內豪宅屋地,成員住在「街頭街尾」,並與印度富商夏利里拉家族聚於同一條街道上。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6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6日【明報】謂,華懋貨尾涉百餘伙,較高峰大跌逾九成。一手樓空置稅有機會於本周內出台,過去曾一度持有逾千個貨尾單位的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空置稅對樓市影響不大,僅屬「意識形態」,而政府一直決心增加土地供應以穩定樓市,集團希望樓市可穩定發展。他續稱,華懋旗下貨尾單位只有100餘伙,主要屬面積較大的單位如洋房項目,這類單位銷售籌劃要較長時間。

【東方日報】指,公居屋95%按揭近絕迹。未補價公屋及居屋第二市場買家,過往可以「超高」樓按入市,但隨着屋苑樓齡漸長,高成數按揭近絕迹,屯門區逾20多個該類市場屋苑,目前僅餘3個可承做最長九成半樓按上車,其餘普遍僅獲承按六成。在房屋委員會擔保下,過往綠表公屋客及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分別可以最高九成半及九成按揭入市購買第二市場住宅,還款期更長達二十五年,以協助市民置業。

【信報】指,黃建業:港樓升勢未見盡頭,「父幹」晉級變「爺幹」刺激新需求。今年上半年樓價不斷創新高,展望下半年,環球貿易戰和利率趨升等多項不明朗因素籠罩本港樓市,美聯集團(01200)主席黃建業接受本報專訪時形容,貿易戰的嚴重性恍如第三次世界大戰,但香港住宅市場剛性需求強勁,不少準買家抱着「搶樓唔理新舊,升勢未見盡頭」的想法,加上近年「成功靠父幹」的趨勢,正進一步演化為「成功靠爺幹」,相信貿易戰和加息等因素,只會拖慢本港樓價升勢,預計今年下半年本港樓價有約7%至8%升幅,全年合計料漲17%至18%。

【星島日報】曰,淺水灣道90號惜售,呎價挑戰10萬。新盤豪宅有價有市,全城關注的一手住宅空置稅即將出爐,發展商積極重整推盤步伐。其中豪宅新盤淺水灣90號繼上周以呎價約9萬元售出後,隨即加推兩座洋房招標,發展商透露價格將會拾級而上,預計呎價挑戰10萬元。另外亦採惜售策略,計畫保留部分洋房作長線收租之用。

【蘋果日報】稱,煥然壹居,貨尾無人買,重建戶認購冷淡,市建局續加價。正當政府月內公佈空置稅打擊地產商囤貨之際,市建局旗下入伙逾兩年的啟德煥然壹居,尚有逾百伙貨尾未賣。這批供重建戶作「樓換樓」的貨尾,五個月來兩度加價,加幅近8%,部份單位累積加幅逾三成,開放式「6球」入場。而恒隆地產(101)賣足逾十年的大角嘴浪澄灣,昨加推最後1伙賣剩蔗。

【文匯報】報導,仲行:空置稅短期難扭轉樓價。政府擬引入空置稅,所徵收的稅率與差餉相若,仲量聯行公佈的《住宅銷售市場》報告預期,發展商投地將不會如以往般進取,但整體樓價於短期內下跌的機會不大。市場普遍預期政府將於6月底推出住宅空置稅,透過現時的徵收稅務渠道向新建住宅單位徵收有關稅項。

【晴報】報導,瞞$140萬資產申居屋,被罰80小時社服令。有居屋申請人被揭發隱瞞其資產。被告人於2016年申請購買居屋單位時,沒有向房屋署申報擁有非住宅物業的資產淨值,隱瞞資產約140多萬元,並向房委會作出明知是虛假或具誤導性的陳述,昨被法庭判處80小時社會服務令。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2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2日【信報】指, 陳茂波:空置稅針對一手樓。正於北京訪問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正在研究的空置稅是針對一手物業,未出租或出售的一手單位才有影響。他說,有聆聽到社會上的意見,強調空置稅的政策目標是確保政府賣地後所建的單位有效到達市場。對於有意見反對空置稅,他稱空置稅「係應該做」。

【明報】謂, 稱貨尾9000伙,徵稅月底公布,政府空置數字 1/3已出租。引港府月底前將會公布徵收一手住宅空置稅的詳情,有港府官員早前解釋為何要開徵空置稅時,引用運輸及房屋局的數據,指至今年3月底全港約有9000個已落成但未售出的單位(又稱貨尾),由於有關數字連續3季維持在近年高位,引起市場關注。不過綜合本報統計及代理資料,該9000伙中卻有三分之一、即約3000伙屬發展商或大業主持有之收租單位,實際空置的單位數量或遠較運房局公布的9000個少。

【蘋果日報】稱, 入伙紙批出,四叔快遷入山頂大屋。中國人重視家庭觀念,「四叔」李兆基正是一例。四叔一家居住中半山分層豪宅惠苑近四十載,同一屋簷下多年,直至八年前,幼子李家誠一舉18.2億元投得山頂白加道35號屋地,直言「屋企人想住吓house」後,隨即打造李氏皇宮大計,巨宅最新終批出入伙紙,李氏一家即將告別分層豪宅,搬入氣派不凡的山頂大宅,配合其超級富豪身份。

【星島日報】曰, 多個項目紛上馬, 何文田站1期批建五幢。政府推地見成效,4月份共批出多份建築圖則,包括何文田站1期上蓋項目,獲批建5座住宅,涉及達73.98萬方呎;同時,山頂中峽道24號項目亦於同月獲批,預期多個焦點豪宅新盤將陸續登場。另外,同月私樓落成量及動工量亦見理想,料新盤供應將穩步提升。

【文匯報】報導, 太和邨迷你戶呎售萬七。「劏房盤」越細越備受追捧,大埔太和邨一個面積僅153方呎的迷你盤,以每方呎逾1.7萬元成交,貴絕新界東公屋,並登上全港公屋呎價第二貴個案。與此同時,上車屋苑如麗晶花園、翠怡花園等均錄新高價成交,上車門檻越來越高。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大埔太和邨喜和樓高層8室,面積153方呎,新近作價265萬元(已補價)成交,折合呎價高達17,320元,呎價貴絕新界東,並登上全港第二貴個案,僅屈居於青衣長安邨上月創下的18,667元紀錄。

【晴報】報導, 翠怡花園升穿$800萬,1個月內3度破頂。青衣上車屋苑翠怡花園連錄破頂成交,市場消息指屋苑10座中層E室,實用面積494呎的3房單位,日前以810萬元易手,造價創屋苑新高紀錄,並首度升破800萬,呎價16,397元,單位易手後,是1個月內第3次創屋苑新高紀錄。

【東方日報】指,獨立屋買家啃稅九千萬。買家繼續高價搶購豪宅新盤。華懋集團的九龍塘賢文禮士首錄洋房成交,昨以逾2.96億元售出A號獨立屋連兩個車位,呎價67,648元,同創項目新高。據悉,買家透過公司名義入市,料須繳付8,889萬元的辣招稅,並足夠購買多達17個嘉湖山莊兩房戶。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1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1日【信報】指, 信置逸瓏灣8下季登場。近年積極投地的信置(00083),密密部署今年推盤大計,旗下大埔白石角項目命名為逸瓏灣8,部署第三季推盤,項目間隔以兩房起步,最細單位實用面積約500方呎。信置營業部聯席董事田兆源表示,逸瓏灣8由3座住宅組成,提供528伙,項目兩房及3房單位佔約85%,其餘為4房單位及特色戶。單位實用面積約500方呎起,最大為特色戶,實用面積約1200方呎。

【明報】謂, 區塊鏈降房產交易成本,Propy副總裁John Wong:港可效法歐美。美國向來在科技領域領先全球,在區塊鏈發展亦不例外,總部位於加州的Propy於2015年成立,去年9月透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集資1500萬美元(約1.18億港元)後,在過去9個月獲烏克蘭、美國佛蒙特州及加州的3宗地產買賣在其區塊鏈平台上記錄了產權交易契約。Propy業務發展副總裁John Wong認為,本港政府也可利用區塊鏈技術記錄樓宇交易,逐步取代傳統律師,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

【蘋果日報】稱, 1個月拆息恐抽高至2厘。小米招股期與銀行本月底半年結重叠,1個月拆息定盤價昨連續第16日上升至1.78厘,財資界相信,屆時1個月拆息有機會抽高至2厘。港息上揚,港美息差收窄,港匯轉強達30點子,傍晚6時升至每美元兌7.8463港元。

【星島日報】曰, 富豪.山峯現樓推。百利保及富豪國際旗下九肚新盤富豪.山峯,百利保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表示,該項目料第3季可取得入伙紙,最快於8月上載樓書,緊接開放示範單位予外界參觀,項目將以採招標及價單形式現樓發售。

【文匯報】報導, 黃竹坑站3期招意向,估值361億。港鐵黃竹坑站第3期終於登場,港鐵昨日公佈地皮將於下周三截收意向書。項目極具規模,可建樓面逾150萬方呎,當中50萬方呎屬商場,為整個黃竹坑站住宅項目唯一有商場的期數。由於3期位置屬商場上蓋,兼為已推出的首三期項目中最接近地鐵站,測量業界遂對地皮估值非常樂觀,最高估值達361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2.4萬元,補地價有機會超過百億元,挑戰港鐵歷來單一項目最貴補價紀錄。

【晴報】報導, 新地Grand YOHO 推5伙4房戶招標。新地(00016)旗下元朗Grand YOHO第2期昨日部署重推,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項目未售單位約550伙,有約200伙與地鐵站比鄰的單位受工程影響,而餘貨可售單位約350伙,今次會推出5伙單位招標,不設指引價,亦會考慮出價單。

【東方日報】指,逾半市民料息口無礙樓市。有地產代理就美國再加息及政府將開徵一手空置稅,透過問卷形式進行第二季置業意向調查,成功收回512份,當中約56%受訪者認為息口及樓市措施對入市信心沒有影響,而信心減少的只佔21%。香港置業所作的調查顯示,約62.9%受訪者預料未來十二個月樓價走勢將平穩或繼續上升。該公司行政總裁李志成估計,下半年二手樓價料仍有5%增長空間,全年料漲15%。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0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20日【信報】指, 馬頭圍道項目研低市價賣樓,市建局首自行發展,擬設禁售期。樓價持續創新高,市民置業難,市區重建局首個自行發展的紅磡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項目,則計劃以低於市價出售。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出,項目最快今年底開始預售,正研究設置禁售期等限制,亦會要求業主購入單位後注資大廈維修基金,作為未來維修之用。

【明報】謂, 空置稅出台前,柏巒出價單推38幢洋房。港府擬針對發展商開徵一手空置稅之際,近日主力發售北角柏蔚山的新世界(0017),同系已屆現樓、去年初至今以招標形式已售出12幢洋房的元朗唐人新村柏巒,突然推出首張價單,公布38幢洋房售價,並安排周六發售,相關洋房實用3344至4278方呎,定價約4217萬至5954萬元,發展商只提供一款750日特長成交期付款方法,最高折扣為13%,折實價3668萬元至5180.7萬元,折實實呎1.05萬至1.47萬元。

【蘋果日報】稱, 600萬車位買家身份曝光。車位市場近月屢錄高價成交,其中市區何文田天鑄車位創下600萬元「天價」紀錄,成全港歷來最貴車位。買家身份終曝光,料為中華青少年圓夢基金會創辦人。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天價車位為天鑄2期2樓2011號車位,本月1日簽定臨時買賣協議,新買家為陳少杰及張翠玲,兩人持香港身份證,與上述基金會的兩位創辦人同名,料為同一人及具內地背景。

【星島日報】曰, 受惠嘉咸利東項目,市建120億盈餘新高。市區重建局上年度受惠中環嘉咸街商業項目及灣仔利東街重建項目,全年共錄得近一百二十億元盈餘,為成立十七年來最高紀錄,而資產淨值亦增至四百四十六億元。不過,主席蘇慶和表示盈餘已達頂峰,因商業項目「絕無僅有」,加上未來推展的項目,重建價值較低,發展成本亦較高。而旺角洗衣街的Skypark項目,更是近年樓價飆升下,市建局首個虧損項目。

【文匯報】報導,市建局新項目研低於市價發售。 香港資助房屋供應嚴重短缺,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透露,正研究將今年底至明年初推出的土瓜灣馬頭圍/春田街重建項目以低於市價發售,但會設禁售期、收入及資產等限制,惟折扣率未定。他續說,打算要求業主在購入單位後,定時注資大廈維修基金,作為未來維修樓宇之用,但金額多寡等具體詳情要待董事會開會商討。

【晴報】報導, 億豐行荃灣項目,推68單位 $57萬入場。近期工廈拆售再成熱潮,億豐行商業發展旗下The Block Group推出位於荃灣金熊工業中心16樓拆售項目THE BLOCK SEA,合共提供68個單位,首階段將推出16個單位,面積約85至266呎,平均呎價約7,000元。據首張價單資料,首批單位售價由57.14萬至198萬元;入場單位為G29室,面積85呎,定價57.14萬元,平均呎價6,722元。

【東方日報】指,君譽峰每呎五萬創紀錄。新盤市場屢現創高價成交。恒基地產(00012)的北角君譽峰28樓B室一房特色戶,實用面積248方呎,天台及平台面積分別213與95方呎,昨以1,240萬元售出,呎價5萬元料為港島東單幢新盤新高。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6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6日【明報】謂,大行搶存款,匯豐推2厘定存,銀公:本港加息已達臨界點。聯儲局預告今年加息次數或較原定多一次,中長期港元拆息昨續升,1個月連升14日,抽緊市場資金。本港各大銀行今次未有跟進上調最優惠利率,不過龍頭大行匯豐昨出招爭取客戶存款,調升港元定期利率最多0.2厘,同時新增較長年期的18個月定期優惠。分析認為,銀行半年結將至,並有大型招股令市場資金收緊,利率會否長遠上升要到7月才見真章。銀行公會署理主席梁兆基稱,目前港息已經到達跟隨美息上升的臨界點。

【蘋果日報】稱,大角嘴新樓賣貴同區二手30%,尚璽158呎劏盤入場費384萬。美國聯儲局落實加息後,發展商繼續推劏房新盤應市。由實德環球集團主席楊海成等私人持有的大角嘴尚璽昨日上樓書,全屬開放式戶,最細面積158方呎;同步推首張價單涉30伙,入場費384萬元,折實後有5伙售價「4球」有找,折實平均呎價約2.55萬元,較同區恒地(012)利奧坊.凱岸月初推首批103伙均價2.39萬元高6.7%,更比同區二手現時呎價約2萬元高近三成。

【星島日報】曰,嘉熙即沽逾百伙,用家大手客主導。嘉華發展的白石角新盤嘉熙,以截收1400票,超額認購約7倍之勢,昨日進行第3輪銷售,合共170伙,市場消息指,截至昨晚10時,暫沽逾100伙,成績不俗;該盤於放工時間下午6時起抽籤,7時正式開售,就現場所見,不少準買家早於開售前,陸續到達設於北角商廈內的售樓處排隊,人流絡繹不絕,場面墟冚,人龍由售樓處大堂延伸至戶外海邊位置輪候,料逾百準買家在場輪候,發展商亦搭起帳篷亦放置多部大風扇及派水予在場輪候人士,為酷熱天氣降溫,現場秩序良好,氣氛熱鬧。

【文匯報】報導,太古兩商廈150億售予恒力隆。太古股份(0019、0087)及太古地產(1972)昨日宣佈,旗下太古城中心第三座及第四座物業的100%權益,以150億元轉售予恒力隆投資有限公司。按總樓面約79萬方呎計算,呎價近1.9萬元。買方已付14.8億元作為按金,並須於11月12日或之前及2019年1月26日或之前分別支付14.8億元及7.4億元,餘額113億元將於完成交易時支付。

【信報】指,大鴻輝3.5億統一上環商廈業權。近年密密收購舊樓重建的大鴻輝興業,新近斥資3.5億元購入上環德輔商業中心半幢業權,呎價逾2.3萬元,較兩年前購入另外半幢業權的作價搶貴近兩倍。大鴻輝有意把上址與周邊5幢物業一併進行重建,擬建一幢總樓面近18萬方呎的甲級商廈,成為上環商業區近年罕有具規模的商廈重建項目。

【東方日報】指,陳普芬渣甸山大屋3億放售。市場出現罕有大屋放售。知名會計師陳普芬數年前去世,原由其持有的渣甸山睦誠道12號大屋,去年曾叫價3.6億元,最近委託物業代理出售,意向價調整至約3億元。據土地註冊處資料,該洋房由PETERPOFUNCHAN及VIVIANPUIKICHAN於一九七二年以46.5萬元購入,一四年底開始業權由管理人陳德標處理。該洋房地盤面積約4,055方呎,洋房實用面積約3,055方呎,意向呎價約9.82萬元。該地段重建地積比率為0.75倍,即重建後樓面與現時相約。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4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4日

【星島日報】曰,徵一手樓空置稅,林鄭稱月內上馬。政府勢將推行一手樓空置稅,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明,空置稅已經研究到最後階段,政府會在本月內有所交代,強調「任何徵收稅項,無論是差餉、稅項都要經立法會同意。」民主黨涂謹申則質疑空置稅只是「整色整水」,指林太強調房屋問題為重中之中,卻浪費一年時間始展開土地辯論,更把工作推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質疑林太是否「不打得」或「暗裏在搞官商勾結」;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亦指本港空置單位僅得三千個,質疑空置稅成效。林太反駁指,土地問題不是一個人問題,呼籲涂不要講「風涼說話」,她並說香港不缺土地,「是缺一個土地共識」。

【信報】指,開徵一手樓空置稅聊勝於無。一手樓空置稅若然開徵,目的是防止地產商囤積居奇,利用變相的懲罰手段促使已建單位盡快推出市場,增加供應滿足需求從而遏止樓價繼續急升。儘管現時未有具體的操作細節,但觀乎官場、政界與坊間流傳的種種消息,仍可初步嘗試分析一下空置稅對於平抑樓價究竟有沒有效用。簡單地說,假如空置率其實並不高,而空置稅的「罰額」又只是隔靴搔癢的話,那麼這項措施極其量擺擺「紙板」姿勢,純粹展示政府並非漠視困擾民心的房屋問題而已。

【明報】謂,交銀羅家聰:二手也徵空置稅,釋放10萬伙。特首林鄭月娥昨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開徵新盤空置稅的研究可在月內公布結果,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接受專訪時指出,相對一手貨尾,目前在二手私樓市場被投資者囤積居奇的空置單位料逾10萬伙,故他認為港府除了研究徵收一手空置稅外,亦應考慮將該稅項推展至二手樓,每年稅率可達物業市值10%,此舉料可促使業主在市場放售或放租單位,對穩定樓價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東方日報】指,供樓負擔比率恐增至七成。美國聯儲局議息前夕,港元利率周三持續上揚,三個月期拆息自○八年來首度升穿兩厘關。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劉圓圓認為,在樓價續漲及加息的雙重影響下,料今年底市民的供樓負擔比率有機會增至七成。一個月期以上港元拆息周三全線向上。財資市場公會資料顯示,反映企業融資的三個月期拆息高見逾兩厘,創近十年新高;與供樓利率相關的一個月拆息亦漲至1.57厘,連漲十二日;港元匯價則低見7.8485,再逼近弱方兌換保證水平。

【文匯報】報導,地建商會提二手樓「一視同仁」。特首林鄭月娥昨於立法會表示,政府研推一手樓空置稅將於本月內作出交代。代表本港一眾地產商利益的地產建設商會昨日表明反對,稱對政府做法「大惑不解」,並就新稅提出4項建議,包括應以滿意紙劃線、不應有追溯期、提供兩年稅項寬免期,又建議為非大眾市場單位、出租或服務式住宅單位、發展商已推售項目提供豁免。有地產商則認為,為公平及加強稅項效果起見,空置稅應覆蓋二手住宅。

【晴報】報導,居屋檢討定價,林鄭親自研究。樓市癲價持續,7折居屋亦難助上車。特首林鄭月娥昨在立法會承諾,檢視居屋定價問題,強調會「親自睇」應否與市價脫鈎;本月內亦將公布研究空置稅的細節。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在新一期居屋出售後,小組會檢討定價,但可能從折扣率方面作調節。

【蘋果日報】稱,地監局轟代理打架,研加重處分,業界:即時解僱。本月兩度出現無牌代理打架事件及有代理被監管局職員發現違規後反告監管局職員,昨與業界代表舉行季度聯絡會議,向業界代表直斥絕不能接受上述行為,行為令整個行業蒙羞,現正研究加重對違規代理的處分,並建議代理設立妥善管理制度,改善前線員工的操守與秩序。監管局行政總裁韓婉萍表示,監管局方將懲處任何違規或挑戰行為,並對不適合擁有牌照的人士撤銷其牌照。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5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5日【明報】謂,空置稅非萬靈丹,有必要遏抑惜售。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空置稅研究已到最後階段,政府本月將交代。社會各界對開徵空置稅意見紛紜,有人認為措施可取,亦有人質疑成效,認為發展商只會將成本轉嫁給買家。本港樓價愈飈愈高,主因是土地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空置稅並非靈丹妙藥,無法即時大量增加單位供應,然而近年發展商「惜售」確有變本加厲之勢,政府有必要採取措施,遏抑惜售現象和其他有問題的賣樓手法,不能讓發展商予取予攜。

【蘋果日報】稱,拆息持續向上,資金成本加重,港銀9月加息機會大。美聯儲局自2015年底以來第7次加息,本港則因大銀行資金仍充裕,繼續主導「唔加住息」結果,3間發鈔行由匯豐起錨,昨午公佈儲蓄及最優惠利率(P)維持不變。不過銀行界認為,拆息趨勢持續向上,3個月客戶定存年息率普遍亦已超過兩厘,面對資金成本加重,第3季度、特別是9月份港銀有機會加息!

【星島日報】曰,地監局急晤發展商,加強懲處「毆鬥代理」。地監局行政總裁韓婉萍接受專訪時稱,局方對近期連串代理衝擊事件,甚至挑戰局方職權的行為,深感關注,認為打鬥事件令行業形象毀於一旦,必須嚴懲害群之馬,早前就主動聯絡發展商,簽署《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約章》,將嚴禁無牌代理,出席新盤的銷售活動,若代理涉及打鬥事件,除了會被罰款,更會停賽處分,務求為買家提供理想的銷售環境,目前已有逾10家發展商簽署,現階段會繼續聯絡其他發展商,將於月底公布已簽署約章的名單。

【文匯報】報導,無懼息魔,70%人仍想買樓。美聯儲局昨日宣佈加息0.25厘,連同今次,此輪加息周期已累計加息7次,合共達1.75厘,惟本港銀行仍未跟隨。雖然有市場人士擔心本地銀行有「追加息」風險,但中原按揭委託港大民研計劃的調查顯示,市民對加息已感到麻木,對樓市近一面倒看好。調查指,就算港息上升,70%有意置業的受訪者入市意慾不減,72%認為樓價不會跌,當中47%更認為樓價會維持上升。

【信報】指,長實105億購倫敦甲級商廈,租金收入近中環中心一半,呎價僅三分一。長和系新任主席李澤鉅接棒後,持續壯大事業版圖。長和系資深顧問李嘉誠多次強調,出售中環中心後,可在海外找到提供更高固定收入的項目,昨天長實(01113)確認收購英國倫敦甲級寫字樓5Broadgate物業,收購價10億英鎊(約105億港元),相當於出售中環中心套現402億元的26%,每年租金收入則接近中環中心的一半。業界指該項目租金回報率有近5厘,是不可多得的絕佳投資。

【東方日報】指,息魔殺到來勢洶,未雨綢繆勿怠慢。美國聯儲局一如預期加息四分一厘,議息聲明內容明顯偏「鷹」,預期今年再加息兩次,顯示利率正常化提速進行。影響所及,市場流動性將愈趨緊張,利息成本上升不但影響投資和融資,更會影響經濟及民生。在當前資產價格高不可攀,投資者別再怠慢,應及早檢討財務狀況,謹慎控制槓桿,摸頂置業更要量力而為!

【晴報】報導,銀行有加息壓力,陳德霖︰時間問題。在美聯儲加息0.25厘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他已留意到不少銀行已調高定期存款利息,一年定期現時普遍都有2厘以上,雖然儲蓄存款及最優惠利率尚未有變動,但銀行調高這些利率只是時間的問題。

Copyright © Yi Lam Property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4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8年6月14日

【星島日報】曰,徵一手樓空置稅,林鄭稱月內上馬。政府勢將推行一手樓空置稅,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明,空置稅已經研究到最後階段,政府會在本月內有所交代,強調「任何徵收稅項,無論是差餉、稅項都要經立法會同意。」民主黨涂謹申則質疑空置稅只是「整色整水」,指林太強調房屋問題為重中之中,卻浪費一年時間始展開土地辯論,更把工作推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質疑林太是否「不打得」或「暗裏在搞官商勾結」;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亦指本港空置單位僅得三千個,質疑空置稅成效。林太反駁指,土地問題不是一個人問題,呼籲涂不要講「風涼說話」,她並說香港不缺土地,「是缺一個土地共識」。

【信報】指,開徵一手樓空置稅聊勝於無。一手樓空置稅若然開徵,目的是防止地產商囤積居奇,利用變相的懲罰手段促使已建單位盡快推出市場,增加供應滿足需求從而遏止樓價繼續急升。儘管現時未有具體的操作細節,但觀乎官場、政界與坊間流傳的種種消息,仍可初步嘗試分析一下空置稅對於平抑樓價究竟有沒有效用。簡單地說,假如空置率其實並不高,而空置稅的「罰額」又只是隔靴搔癢的話,那麼這項措施極其量擺擺「紙板」姿勢,純粹展示政府並非漠視困擾民心的房屋問題而已。

【明報】謂,交銀羅家聰:二手也徵空置稅,釋放10萬伙。特首林鄭月娥昨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開徵新盤空置稅的研究可在月內公布結果,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接受專訪時指出,相對一手貨尾,目前在二手私樓市場被投資者囤積居奇的空置單位料逾10萬伙,故他認為港府除了研究徵收一手空置稅外,亦應考慮將該稅項推展至二手樓,每年稅率可達物業市值10%,此舉料可促使業主在市場放售或放租單位,對穩定樓價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東方日報】指,供樓負擔比率恐增至七成。美國聯儲局議息前夕,港元利率周三持續上揚,三個月期拆息自○八年來首度升穿兩厘關。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劉圓圓認為,在樓價續漲及加息的雙重影響下,料今年底市民的供樓負擔比率有機會增至七成。一個月期以上港元拆息周三全線向上。財資市場公會資料顯示,反映企業融資的三個月期拆息高見逾兩厘,創近十年新高;與供樓利率相關的一個月拆息亦漲至1.57厘,連漲十二日;港元匯價則低見7.8485,再逼近弱方兌換保證水平。

【文匯報】報導,地建商會提二手樓「一視同仁」。特首林鄭月娥昨於立法會表示,政府研推一手樓空置稅將於本月內作出交代。代表本港一眾地產商利益的地產建設商會昨日表明反對,稱對政府做法「大惑不解」,並就新稅提出4項建議,包括應以滿意紙劃線、不應有追溯期、提供兩年稅項寬免期,又建議為非大眾市場單位、出租或服務式住宅單位、發展商已推售項目提供豁免。有地產商則認為,為公平及加強稅項效果起見,空置稅應覆蓋二手住宅。

【晴報】報導,居屋檢討定價,林鄭親自研究。樓市癲價持續,7折居屋亦難助上車。特首林鄭月娥昨在立法會承諾,檢視居屋定價問題,強調會「親自睇」應否與市價脫鈎;本月內亦將公布研究空置稅的細節。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在新一期居屋出售後,小組會檢討定價,但可能從折扣率方面作調節。

【蘋果日報】稱,地監局轟代理打架,研加重處分,業界:即時解僱。本月兩度出現無牌代理打架事件及有代理被監管局職員發現違規後反告監管局職員,昨與業界代表舉行季度聯絡會議,向業界代表直斥絕不能接受上述行為,行為令整個行業蒙羞,現正研究加重對違規代理的處分,並建議代理設立妥善管理制度,改善前線員工的操守與秩序。監管局行政總裁韓婉萍表示,監管局方將懲處任何違規或挑戰行為,並對不適合擁有牌照的人士撤銷其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