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9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9日【明報】曰,私樓供應新高,未來3年9.8萬伙,業界指需求強勁,樓價難大調整。未來潛在一手私人住宅供應再創新紀錄。運輸及房屋局昨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30日,未來3至4年本港一手私宅潛在供應量高達9.8萬伙,按季增加2000伙,創近13年來有紀錄的新高。業界預計,下一季公布的相關數字將首次突破10萬伙大關,而發展商經過多年吸納地皮後,已逐漸掌握市場供應量,加上市場需求強勁,故短期樓價仍難望大幅調整。

【信報】謂,樓價指數反彈,終止3連跌。二手樓價回升,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樓市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在連跌3周後再度上揚,最新報159.88,為有紀錄以來第三高,按周升0.46%。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預期未來樓價繼續於高位窄幅徘徊,目前正累積上升動力,最快今年秋季重拾升軌。

【文匯報】報導,供應創新高,上車仍艱難。熟地供應增加,令私人住宅供應持續創新高。運輸及房屋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未來3年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預計為9.8萬伙,按季增加2,000伙或2.1%,連升三季,再創政府自2004年9月起每季公佈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未來數月還將有16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可額外提供約11,100伙。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供應創新高,但料市民「上車難」的情況短時間內仍難以改善。

【東方日報】指,樓市供應闖高峰,十年一劫非危言。運輸及房屋局公布,未來三至四年間,大約可提供九萬八千個住宅單位,創二○○四年九月起每季公布供應數字的新紀錄,單計第二季私人住宅施工量就達六千伙,按季大增一點四倍。當局又預計,未來數月將有十六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可額外提供約一萬一千個單位。除了一貫的賣地政策,政府亦正加快審批商住項目的補地價申請,務求加速供應,再加上歐美央行「收水」在即,市場對「十年一劫」不無憂慮,值得有意置業者注視。

【蘋果日報】稱,市建局重建西營盤舊樓,收購呎價料2.5萬,地產界指範圍細地段差,估計起納米樓。市建局繼中環嘉咸街後,相隔10年再在港島啟動重建項目。最新項目位於西營盤崇慶里/桂香街,地盤面積約1,120平方米,涉98個業權,料重建後可提供165個住宅單位。地產業界估計,收購呎價將高達2.5萬元,以此推算,一個實用面積約400平方呎舊樓單位,受重建影響的業主可獲一千萬元的賠償。

【星島日報】指,展示拓地能力,為急買樓心理降溫。政府最新預計,未來三、四年可提供的私人住宅單位達九萬八千伙,供應量持續增加。當局再三推出辣招,而住宅樓價和租金指數仍然迭創新高,政府需要進一步增闢土地及房屋供應,以應付不斷增長的需求。最新預測數據比上一季增加二千伙,是政府自二○○四年九月起,每季公布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當中包括八千個貨尾單位,六萬一千個興建中未賣樓花的單位,以及二萬九千個已批出土地,可以隨時動工的項目單位。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6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6日【明報】曰,鄧耀昇:部署旗下16酒店項目上市,連同服務式住宅提供4000房間。資深投資者「舖王」鄧成波(波叔)近年於物業市場多番出手,今年首7個月已動用約100億元掃貨,包括全幢住宅、工廈及酒店等。被視為波叔接班人、兼STANGROUP主席鄧耀昇,接受訪問時披露,現正研究將旗下酒店項目上市。事實上,STANGROUP在本港先後購入14個酒店項目,連同翻新及改裝工程費用,總金額高達150億元,這位「太子爺」強調集團絕對有能力「儲夠」業績上市。

【信報】謂,1%港人稱現為上車良機,歷來最少,逾半估樓價續升,置業夢更難圓。花旗公布最新的市民置業意向調查結果,出現「看好樓價但不敢上車」的相迕現象。調查顯示逾半受訪者仍認為未來一年樓價會繼續上升,但只有1%受訪者覺得現在是置業良機。學者指出,結果或與市民負擔能力不足,以及預期樓價未來潛在升幅有限。

【文匯報】報導,長實:下半年賣樓先求價。長實今年賣樓爆錶,下半年推售新盤將會求價。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昨日表示,長實今年賣樓收入至上周末已逾360億元,打破每年相關紀錄,涉及約2,500伙,會再調升今年售樓目標金額,下半年推售的新盤及貨尾都會先求價。他又認為,賣樓成績好,反映市民有置業需求,預計下半年樓市繼續暢旺。

【東方日報】指,林一鳴直言屆轉角,現入市勢「摸頂」。資深財經專家林一鳴表示,市民置業信心跌到低谷,與年初時瘋狂入市截然不同,直言目前樓市明顯出現轉角情況。他年初時曾預期,今年香港樓市會進入「牛市三期」,即買家不理性入市,但「牛三」通常捱不到一年,所以下半年樓價有機會見頂及由高位回落。

【蘋果日報】稱,63Pokfulam連環撻定。首日銷情令人慘不忍睹的九建(034)西營盤63Pokfulam,本月16日首度開賣當天推出50伙僅沽13伙,屬今年銷情最差的市區新盤。交投淡靜之餘,更有兩名當日入市的買家放棄交易,料共64.5萬元定金遭發展商沒收,進一步拖低項目銷售比例。

【星島日報】指,中環MyCentral料下月開售。發展商續積極推盤,由長實發展的中環嘉咸街項目、昨正式命名為「MyCentral」,提供185伙,正待批售樓紙,可望在下月推出發售。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MyCentral料快將獲批預售,樓書亦正準備當中,有機會於下月開售,該盤定價將參考中半山一帶豪宅,料每戶售價逾千萬元。

【晴報】報導,麗新逸新開放戶,折實279萬入場。麗新發展(00488)旗下旺角新盤逸新昨日公布首張價單,首張價單涉及60伙,當中開放式單位佔最多,價單定價介乎306.9萬至607.5萬,呎價介乎17,221元至21,423元,買家最高可享9%折扣,折實價介乎約279.28萬至552.83萬,折實呎價介乎約15,672元至19,496元。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1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1日【明報】曰,置地名店劈租百萬,SARS後首見,GUCCI同系品牌新續租約,較高峰減逾兩成。由中環大地主香港置地持有的置地廣場,一向是本港最高檔的商場之一,場內全是世界頂級品牌,即使零售市道回落,亦鮮有「吉舖」或減租。不過,本報發現,意大利皮具品牌BOTTEGAVENETA(BV)租用的置地廣場地下中庭相連舖位,兩年前獲置地減租近百萬元,減幅約24%,雖然未來租金將逐步回升,但至2020年前,租金仍較高峰期相差約15%。

【星島日報】指,帝國重錘黃竹坑,擬收購舊樓擴版圖。商人郭炳湘旗下帝國集團近年大舉發展本港房地產項目,並累積不少土地儲備;該集團項目總監姚志偉表示,公司於過去5年已投資近100億元,發展6個地產項目,當中有3個坐落黃竹坑,包括持有區內商貿地,將發展成甲廈,因好區內發展,計畫於區內擴展版圖。未來會積極循多方面增加土儲,除參與政府及「一鐵一局」項目外,亦會競投私人發展項目及計畫涉足收購舊樓等。

【東方日報】指,喜築8伙促銷平台單位減10%。多個市區單幢納米新盤蜂擁部署出籠,個別發展商趁新供應登場前減價促銷貨尾。市區重建局旗下馬頭角喜築昨調減8個單位售價,其中有連平台單位大幅劈價逾120萬或一成,其他單位減幅介乎3.8至5%不等。據一手銷售資訊網資料,市建局與麗新發展(00488)合作的馬頭角喜築,昨突擊調減兩張價單中8個單位售價,包括4C價單中4個單位,售價減幅由約3.8至10%。當中3樓J室,實用面積514方呎,連385方呎平台,價單售價由1,223萬元,下調至1,100.7萬元,呎價由23,794元下調至21,414元,減幅10%。而5A價單中,4個單位售價調低,減幅均約5%。

【蘋果日報】稱,成交價創屋苑新高,買家疑無力上會,海堤灣畔撻定蝕75萬。樓市回軟,二手樓罕見買家撻大定,而且是最貴樓王撻定。東涌海堤灣畔一個兩房單位,今年4月(臨時買賣合約)原以625萬元易手,呎價12,112元創下屋苑入伙約15年歷史新高,豈料有指買家因上會問題,撻定蝕約75萬元。

【文匯報】報導,測量師學會獻計7招壓樓價。新政府正式上場,社會對其房屋政策非常關注。香港測量師學會就此提出七項建議,日內會去信當局。該等建議包括:促進私營機構釋放土地供應、完善置業階梯、檢視工業大廈地契條款、另覓適合棕地作業發展的土地等等。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何國鈞表示,學會支持政府以多管齊下的策略增加土地及房屋的供應,亦希望學會提供的專業建議,能完善相關政策,幫助紓緩本港不同階層的住屋需求。

【信報】謂,湯君明沽新蒲崗舖。市場看好民生區舖位前景,帶動該類舖位交投,罕有沽貨的科達地產主席湯君明,新近以4500萬元售出新蒲崗爵祿街98號地下C號舖及一樓,買家則為資深投資者羅守輝。代理表示,爵祿街98號地下C號舖及一樓,建築面積約3062方呎,獲羅守輝以4500萬元承接,呎價約1.47萬元。原業主湯君明於2009年以約1500萬元購入,賬面勁賺3000萬元,升值2倍。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0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20日【明報】曰,曾智華論買樓養老:貪心無知善忘,現時買樓是蠢材。不少港人認為買樓來養老是最聰明的決定,不過,現年63歲的退休資深傳媒人曾智華,最近出版《快樂退休》卻在書中道出這並非現時明智的選擇。見證1967年以來多次樓市大跌周期的曾智華指出,目前樓價位高勢危,一旦掉頭下跌的話,跌幅可達五成,籲港人不要摸頂入市,「過去50年都是這樣的,每逢人人說樓價唔會跌、非買樓不可的時候,樓價跟着便會大跌,這是歷史經驗。通常哪些人投資會蝕錢呢?一是貪心,二是無知,三是善忘。在目前種種見頂信號出現後,仍撲入市買樓,便是這三大特徵兼備的蠢材,日後抵你蝕錢的!」

【星島日報】指,尚璟錄大手客2.6億購兩伙,涉7914萬辣稅。由永隆銀行伍氏家族發展的西半山豪宅尚璟,昨日透過招標形式,沽出兩伙,據成交記錄冊資料顯示,包括19樓A室,面積2098方呎,以1.28億元成交,呎價約61291元,另一單位為19樓B室,面積2206方呎,以1.35億元成交,呎價同樣約為61291元,樓書顯示該兩伙單位各連一個車位,3房雙套及書房加儲物室連廁間隔,可享維多利亞港海景。消息指,買家為非本地客,並以公司名義購入,料須繳高達7914萬元辣稅。

【東方日報】指,投訴代理按年跌26%。儘管持牌代理人數創新高,不過,整體樓市買賣交投未見太大起色,代理被投訴個案亦明顯減少。地產代理監管局指,上半年共收到184宗投訴,按年下跌約26%,以涉嫌「提供不準確或具誤導性的資料」的投訴佔62宗最多。上半年新盤熱銷,有關一手住宅「作出失實及誤導性陳述」的投訴個案,按年激增5倍至6宗。

【蘋果日報】稱,花旗估港樓價跌一成。近期樓市買賣氣氛偏軟,看淡前景言論再度此起彼落。其中,花旗發表報道指,自去年4月開始,二手成交量持續15個月維持旺勢,期間樓價上升幅度25%,短期需求將會出現下滑,隨着成交放緩,可觸發樓價跌勢。不過,該行認為是次乃大漲小回的樓價調整,屬周期性見頂,並非樓價轉勢大瀉格局,預計淡市買賣情況於下月開始,情況將持續至明年2月。市況料轉淡,該行指不期望政府再出招抑壓樓市需求。

【文匯報】報導,遠金傳呎售5.5萬,全港最癲。上半年連環誕生商業地王,推動核心區商廈價格水漲船高。市傳金鐘遠東金融中心高層全層,剛以呎價逾5萬元易手,倘成交屬實,將令本港商廈呎價成交紀錄一舉衝上5萬元水平,登上本港「商業樓王」寶座。回顧5月時美利道地皮以樓面呎價逾5萬元標出,一度締造「麵粉貴過麵包」的奇景,如今遠金的個案或將令「麵包」重拾「主導」。

【信報】謂,集友傳叫停H+1.28厘按揭。金管局5月再出招後,儘管多家大型銀行先後調高按揭息率,但中小型銀行大部分按兵不動,或僅象徵式調高按息,按息仍低於大型銀行,故部分大行近日按捺不住,酌情將按息下調。據悉,事件已引起金管局關注,該局近日更向部分中小銀行查詢,暫未知中小銀行會否將按息向上調整,惟消息指出,集友銀行原本按息最低可至同業拆息(H)加1.28厘,有關低息優惠將會停止。

【晴報】報導,火炭豪宅MOUNTVIENNA料下月現樓開售。由AGAsia及興勝創建合作發展的火炭樂林路半山豪宅項目昨日正式命名為MOUNTVIENNA。興勝項目管理董事周嘉峰指,項目8層高共設12伙,包括8伙分層單位及4伙特色單位,以大單位為主,另設12個住客車位及2個訪客車位。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自製首置避稅 近親自行轉讓飈 6月達596宗 佔整體二手逾15%創新高

自製首置避稅 近親自行轉讓飈
6月達596宗 佔整體二手逾15%創新高

政府堵塞一約多伙漏洞後,愈來愈多家庭以內部轉讓模式自製「首置」身份避稅。6月份有596宗內部轉讓個案,佔二手交投15.5%,比例創新高。業界憂影響市場透明度。

政府頻頻出招遏抑樓價,置業人士紛紛想出不同方案避稅,其中一個較常用的方法是,把聯名持有的物業,以內部轉讓形式將業權轉移到其中一個業主名下,另一個業主即時變為首置身份,不用繳交15%辣稅。

按年倍增 平均每宗621萬

自從政府去年11月把住宅雙倍印花稅一律提升至樓價15%後,這種內部轉讓個案急升。根據Q房網統計資料顯示,加辣前每月內部轉讓個案不足400宗,及後逐月上升,至今年3月突破500宗水平。而今年4月堵塞一約多伙漏洞後,上月內部轉讓個案急升至596宗,佔二手交投量的15.5%,比例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同類個案佔比7.7%,增幅達1倍,可見內部轉讓的趨勢漸成風氣。而相關596宗個案合共涉及37億元,平均每宗621萬元。

以平均每宗621萬元以上述樓價計,假設一對夫婦以內部轉讓方式賣樓,涉稅20.1萬元,而且由於只涉一半業權交易,故只須繳交一半稅款,即約10萬元。而若轉讓出業權的一方以首置身份購入一個同價(621萬元)單位,稅款仍為20.1萬元,而不是樓價15%(93.15萬元),總共省稅63萬元。

內部轉讓價格 不具參考性

由於這種內部轉讓模式自製首置身份的方式愈來愈流行,有律師樓甚至看中箇中商機,不惜派員到地產代理的分行,教導地產代理內部轉讓所涉及的程序及稅款。

有業界人士指出,內部轉讓個案急增,對樓市信息構成嚴重影響,因為這類交易價格與市價有頗大差距。例如愉景灣3期一個398平方呎細單位,上月底內部轉讓易手,涉180萬元,而銀行估值則值375萬元,相差52%。

另有不少內部轉讓個案會以高市價形式進行,以方便申請較多借貸額。若把這批買賣列作正常交易計算屋苑平均呎價,令市場更難掌握實質市場價格。

Q房網香港董事總經理陳坤興指出,市民為避稅而內部轉讓的個案愈多,愈容易誤導市場,因為涉及的個案無論價、量均不是真正的市價。他認為政府必須明白打壓樓價與遏抑成交量是兩回事,樓市政策須檢討。

撰文:

黎煥成

18 July 2017

經濟日報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8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8日【明報】曰,朗豪坊寫字樓意向價250億,呎價3.5萬,一太稱3家中資洽購。正捲入爭產風波的鷹君集團(0041),旗下冠君產業信託(2778)委託代理為旺角朗豪坊寫字樓作全球招標,計劃連同命名權售予單一買家,意向價250億元,扣除過去拆售約7萬方呎的樓面,以是次出售樓面面積70.3萬方呎計算,呎價高逾3.5萬元。獲委任出售項目的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目前已有2至3家中資財團有意購入,預計今年內可完成交易。

【星島日報】指,二手頻現「有價講」,議幅擴至3%至5%。新盤推售步伐放慢,但客源未有流入二手,睇樓及成交量仍維持低位,導致部分業主相繼提高議價空間沽貨,普遍議幅約3%至5%,並以細價樓主導,令市場上出現部分減價成交個案。

 【東方日報】指,大銀行掉頭減按息。樓市氣氛持續熾熱!消息透露,大型銀行六月調高按揭利率之後,由於中小型銀行沒有跟加,大行處於捱打局面,七月開始終按捺不住採取反擊行動,掉頭減按息兩點子「試水溫」,個別銀行的拆息按揭鎖息上限更重返2.15厘,減幅達十點子。不過,銀行界透露,大行六月在金融管理局施壓下才決定加按息,今次掉頭減按息的幅度相當克制,以免再惹來金管局關注。

【蘋果日報】稱,豐寓最細222呎,擬月內賣。新盤細戶滯銷,但圖則已訂不能回頭,發展商只好硬住頭皮、前仆後繼地推劏房盤。當中由私人投資者持有、豐資源負責銷售的葵涌興芳路單幢盤豐寓有意月內推盤,昨披露最細單位面積僅222方呎,預計明年11月底落成,項目正待批預售樓花同意書,有望月內獲批並會全速推盤。

【文匯報】報導,工廈劏房擬修例,非針對租客。政府擬修例嚴打工廈劏房,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打擊工廈改建劏房的修例建議,並非針對租客,又指會考慮先讓屋宇署人員有進入工廈單位的權力,再落實工廈劏房刑事化。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建議修訂建築物條例,以加強針對以工廈作非法住用用途的執法行動,多名議員關注將條例刑事化的影響。金融界議員陳振英提出,如負責劏房的裝修師傅會否因而受影響。

【信報】謂,永發元朗農地1.09億「賣殼」。政府部署將元朗洪水橋一帶打造為新發展區,鄰近地區的地價受帶動,老牌發展商永發置業(00287)宣布,落實以轉讓公司(俗稱「賣殼」)形式,向漢英有限公司出售元朗屏葵路一幅用地,成交價約1.09億元;以該用地可建樓面面積約2.12萬方呎計算,樓面呎價約5143元。

【晴報】報導,美孚新邨2房減40萬,640萬易手,二手市場減風漸現。新盤在上半年吸收大量市場購買力後,加上CCL指數連跌兩周,令不少業主增加議價幅度。其中美孚新邨本月至今暫僅錄得6宗成交,最新一宗更減價40萬,以640萬易手,減幅接近6%。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7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7日【明報】曰,63Pokfulam首日沽13伙,佔可售兩成半,業界:市况「滯」,下半年一手料遜上半年。新盤市場過去兩日錄約254宗成交,比對之前周末(7月8、9日)錄440宗,按周跌逾四成;當中九建(0034)以折實平均實呎2.88萬元推出、比同區新盤翰林峰貴一成的薄扶林道63Pokfulam,昨首輪推售50伙賣出13伙,佔可售單位總數26%。業界指,新盤市場去年7月至今年6月止,已售逾2萬伙,市况開始「有點滯」,料下半年總體新盤銷售將跌至8000宗,比今年上半年錄9700宗下挫近兩成。

【星島日報】指,賣地公開標價成爭議,業界籲公布首三標。近年政府地皮吸引愈來愈多「新面孔」財團加入競投,加上往往以天價成交,引起推高地價的議論,令市場倡議政府公開首數標標價、以增加透明度,有關意見引起地產界成爭議,並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認為,可讓公眾更了解發展商對後市取態,並籲業界公開頭3標的標價。惟政府仍未有定案,尤其對市場各方所造成的影響。

【東方日報】指,美聯黃建業:樓市似97上車咪急。香港住宅供應不足,令樓價比天高,有人說「依家樓市似九七年」。美聯集團(01200)主席黃建業認同這個觀點,直言香港樓市「蓄勢待變」,未來樓市面對「四個利淡因素」。他又說,年輕人「如果沒有需要就同父母住」,留待結婚及生兒育女才置業。

【蘋果日報】稱,先達罕有錄撻定,買家輸80萬。旺角先達廣場地下59號舖,建築面積130方呎,今年2月易手,成交價800萬元,文件顯示,買家已支付成交價10%作為定金,即約80萬元。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成交於6月底取消買賣合約。紀錄顯示,該場過去5年均未聞撻定個案。事實上,商場近年頻現蝕讓,年初至今,至少3宗蝕讓成交,其中地下G100號舖位以533.8萬元易手,原業主持貨七年輸334.2萬元。

【文匯報】報導,小蠔灣車廠擬起樓108幢。港鐵研究鐵路沿線可供物業發展地塊,其中大嶼山小蠔灣車廠上蓋計劃提供約1.4萬伙。最新據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港鐵已就項目發出環評研究摘要,透露更多項目發展參數,包括興建樓宇數量約108幢,樓宇高度為主水平基準以上約86米至106米,預計人口約37,800人,休憩用地逾81.37萬方呎,商業及零售設施約32.29萬方呎。

【信報】謂,新盤半月賣千伙,超6月六成。承接一手樓上半年銷情火旺,踏入下半年發展商均積極推盤。過去周末三大焦點新盤齊齊搶客,包括長實(01113)荃灣海之戀.愛炫美(下稱愛炫美)、九龍建業(00034)西營盤單幢盤63Pokfulam和新地(00016)旗下元朗PARKYOHOGenova兩天共售出234伙,佔期內整體一手成交約256伙的91%。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5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5日

【明報】曰,黎姿4400萬入市騰皇居。雖然近日二手市場交投淡靜,但不乏名人入市。前藝人、卓珈控股(8358)主席黎姿(又名黎珈而、LaiKaYeeGigi)斥資4400萬元,入市中半山豪宅。土地註冊處顯示,黎姿以黎珈而名義於上月底購入地利根德里騰皇居高層C室及一個車位,成交價4400萬元,實用1282方呎,折合實呎34321元。

【星島日報】指,白石地獲30財團入標,逾四家中資蜂擁競逐。中小型靚地成財團爭奪目標,馬鞍山白石一幅低密度住宅地,昨截收達30份標書,追平歷來政府地皮接獲標書紀錄;除本地傳統大中型發展商外,至少四家中資財團也蜂擁競逐,包括有內地新面孔出價競投。業界表示,是次或有機會締造新界區地皮呎價新指標。

【東方日報】指,八旬寡母向子追討業權。育有六名子女的八旬老婦,指稱七年前遭其中一名兒子誤導,令她簽署文件將原本由她單獨持有的觀塘祥和苑居屋單位轉為與該兒子聯名持有。老婦指,兒子當時以單位較接近他孩子的學校為由,提出讓他一家四口遷入單位,並要她簽署文件以向房署表示同意他們入住、免得支付附加費用。不過,老婦其後發現文件為轉名文件,兒子又不肯遷出,她遂在其他子女及社工等協助下,近日入稟區域法院控告該兒子,要求法庭宣告轉名文件無效,以及要求兒子將業權轉回她名下及搬離單位。

【文匯報】報導,銀公:按息或上升需留意風險。銀行公會署理主席龔楊恩慈表示,現時市場預期美國9月加息的機會低於50%,而雖然聯儲局不只一次,表示將縮減資產負債表,但她預計,聯儲局不會在同一個月「縮表」及加息。至於美國「縮表」會否令本港資金流走,她說,現時港元拆息平穩,銀行體系戶口結餘仍充裕。惟長遠而言,加息、「縮表」及經濟等因素等,都會收窄港美間的息差。目前一個月港元拆息約維持在0.46%水平。

【蘋果日報】稱,新地屯門地補價65億,6年最大金額,涉最少3,500伙。近年積極發展新界西北區的新地(016),剛為旗下屯門兆康第54區商住項目完成逾65.3億元補地價,為近6年以來最大宗私人住宅補地價項目,料最少有約3,500伙。地政總署資料顯示,屯門兆康第54區於5月底完成補地價,金額逾65.3億元。地盤面積46.1萬方呎,作商住發展,當中住宅樓面共168.2萬方呎,商用樓面共117.2萬方呎,合共285.4萬方呎,以補價計算,每方呎樓面地價約2,288元。

【信報】謂,樓價指數連挫兩周。樓價指數連跌兩周,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59.56,按周跌0.3%,連挫兩周累降0.43%。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四大分區樓價指數中,新界兩區都創歷史新高,顯示樓價仍有上升動力,反覆向上之勢未變。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藝人掀買樓熱潮 共逾11億入市 股權轉讓親人名義掃貨 避辣招稅

藝人掀買樓熱潮 共逾11億入市
股權轉讓親人名義掃貨 避辣招稅

娛樂圈及演藝界名人在近月掀起買樓熱潮,據統計,圈內藝人已合共動用逾11億元在樓市掃貨。他們分別採3招入市以避辣招,包括以公司股權轉讓方式、借親人名義及一約多伙形式(在政府出招前)入市,無一須繳辣招稅。

樓市連續17周破頂,氣氛熾熱,吸引大批娛樂圈藝人、明星買樓。據統計,由去年11月至今,至少有20位藝人買樓,涉及資金逾11億元,至近期更是愈買愈勇,不少更是斥逾億元入市。

關之琳逾億買豪宅 毋須辣稅

雖然政府去年11月再為樓市加辣,已持有物業的人士再入市便要繳付15%辣招稅,但據資料顯示,並未有藝人需要繳付辣招稅,大家各有方法避稅。大美人關之琳屬圈中最豪氣的買家,今年初以公司股權轉讓方式,斥1.35億元購入中半山地利根德閣單位,呎價4.65萬元創新高,由於以公司股權轉讓方式入市,毋須繳付任何印花稅;此外,上月她再動用5,400萬元買入灣仔星域軒複式戶,雖然是次以私人名義入市,但屬首置客,故僅須繳4.25%印花稅,涉230萬元。

另外,有藝人以親人首置客身份來避過重稅,西半山超豪宅天匯中層A室早前以1.28億元售出,面積2,476平方呎,呎價近5.2萬元,登記買家為董菊英,為藝人楊穎(Angelababy)的母親。楊穎本身已持有貝沙灣物業,是次借用母親名義買樓可省稅近1,400萬元。息影女星林青霞的女兒邢愛林,亦以1.15億元購入中半山豪宅The Mayfair單位,相信亦是父母財政資助下入市。

樓市旺吸客 藝人買樓投資

藝人李治廷,則在政府4月份收緊一約多伙前,斥4,504萬元以同一合約連掃啟德新盤嘉匯3伙,料作投資用途,由於亦是首置客身份,省稅484.2萬元。

事實上,娛樂圈藝人均熱衷於投資物業作保值,每逢樓市最暢旺時候,都會吸引一大批明星入市。2015年年中樓市亦是十分暢旺,當時同樣有20個藝人先後入市,合共動用7.3億元掃貨,包括王祖藍、陳小春、林峯、劉愷威、蘇民峰等。

撰文:

梁振鋒

12 July 2017

經濟日報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0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10日【明報】曰,23商業項目千億放售,九七後最旺,業界:地價屢破頂業主趁勢沽貨獲利。市場屢現商業地王,連月來刺激各發展商或投資者放售全幢商業物業。本報統計,自今年5月起,市場上有逾20個商業項目放售,總市值料逾千億元,為近年罕見。有代理表示,不少業主眼見地價屢創新高,均趁高位放售以圖獲利,令近月成為九七後最大型的商業物業放售潮。

【文匯報】報導,半年私人供應量,超港府全年目標。今年上半年中資稱雄本港賣地市場,包攬推出的全數5幅住宅地,顛覆本地樓市版圖。香港文匯報發現,本地發展商為避免與中資正面交鋒,正另闢新戰線,轉向以補地價、收購舊樓重建等方式來增加住宅地皮儲備。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官地和一鐵一局之外,獲屋宇署批則或經城規會申請建屋的私宅項目就有逾2.3萬伙,較政府一年土地供應目標1.8萬伙還要多27%,反映本地發展商因應市場大變局,正「靜靜起革命」。

【信報】謂,為劏房戶脫苦海,政府須靈活破格。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本港房屋問題面對很大挑戰,公屋輪候冊接近三十萬人,而政府未來十年的興建公屋單位目標,僅得二十八萬個,以現時輪候數字計算,最快要七年才可解決「上樓」問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今天不做,明天後悔,正正因為公屋供不應求,政府必須靈活破格踏出建屋的每一步,否則劏房戶永遠無法脫苦海,香港人的住屋尊嚴繼續挫損。

【東方日報】指,深圳增住房供應,有利穩定港樓價。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樓價已連跌九個月。近日深圳有關部門發布二○一七年度住房建設規劃,積極新增住房以調控樓價。事實上,隨着區內經濟進一步融合,深港經濟差異化正在拉近,樓市表現雖不能直接比較,但亦有一定的參考性。正當深圳政府加大力度調控樓市,香港新一屆政府更要把握時機,急起直追做好覓地建樓這件頭等大事!

【蘋果日報】稱,南豐啟德地王洽低息融資,港銀爭生意,「不低於H+0.95厘免問」。本地市場水浸,港息仍低。銀行界消息說,因風險降低加上多了中資行參與競爭,大型以至優質中型地產商近期借貸息差有「越搶越低」之勢。繼龍湖地產(960)及合景泰富(1813)以息率新低基準為啟德地皮完成過渡融資後,奪得地王的南豐亦邀請銀行競投5年期貸款安排行位置,據悉息率連費用要價「不低於港元拆息(H)加0.95厘免問」。

【星島日報】指,銀行轉介按證承做,安老按揭料每年千宗。按揭證券公司推出安老按揭計畫至今已6年,惟目前只有7家銀行參與承做安老按揭,市民必須到該7行才可申請安老按揭。不過,按證總裁李令翔透露,該公司亦將加入承做安老按揭行列,並由未有參與計畫的銀行提供轉介個案,最快本月內便可推出安老按揭轉介服務,料可望帶動每年申請個案大增至1000宗。

【晴報】指,PARKYOHOGeneva首推開放戶,$326萬入場。新地(00016)旗下元朗PARKYOHOGeneva昨日公布4號價單,加推69個單位,當中13伙是實用面積251呎的開放式單位,價單定價由388.7萬至426.6萬元,以最高折扣優惠16%計,折實最平入場價326萬元,估計最快本周中後期推售。新地代理總經理陳漢麟稱,加推的單位屬原價加推。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8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8日【明報】曰,將軍澳213呎居屋租萬元創紀錄,去年189萬入市顯明苑,租金回報6.3厘。隨着租金持續攀升,部分租客流入私宅迷你戶市場的同時,亦帶動居屋迷你戶租金,其中將軍澳居屋顯明苑及寶明苑,兩個實用面積213方呎的開放戶,分別同以月租1萬元租出,料創全港最貴租的開放式居屋單位,以實用呎租47元計,亦貴絕將軍澳居屋,令市場嘩然。

【蘋果日報】稱,麥包撐年輕人靠父母上車。九龍建業(034)西營盤63Pokfulam昨又有藝人撐場,為同系紅磡環海.東岸的買家「麥包」麥長青,他讚樓盤三房合家庭客,但表示未必夠錢買;又指年輕人靠父母幫手上車是好事,自言第一層樓都是父母幫手。

【信報】謂,細單位拖累,CCL趨反覆。住宅樓價指數升穿160關口後,開始進入反覆期。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樓市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60.05,按周下跌0.13%,但仍為歷史次高。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認為,CCL不會轉勢向下,仍將反覆向上,只是升勢僅較上半年放緩,明年CCL目標為175。

【東方日報】指,投資者「息」驚爭相賣樓。二手交投回落,影響樓價升勢。地產代理行上周的二手樓價指數跌後回升,本周又跌0.13%至160.05點,反映樓價開始反覆。而部分投資者亦沽貨,有投資者因對後市感猶豫,繼上月沽出沙田偉華中心一伙後,剛再以532萬元沽出同屋苑另一個單位,套現逾千萬元。市場人士表示,受加息影響,預期香港未來數月樓價升勢將放慢。

【文匯報】報導,薛芷倫億九沽淺水灣豪宅。879方呎的天台,實用面積2,621方呎,呎價72,491元。買家為CHENYONGXIA,單位原業主為有「Ball后」之稱的名媛薛芷倫或有關人士,於2006年以4,600萬元一手價購入,11年賬面獲利約1.44億元,單位升值逾3.1倍。

【星島日報】指,煥然壹居樓換樓,最貴單位1205萬。市區重建局位於啟德發展區的樓盤「煥然壹居」,早前預留百多伙供受重建項目影響的業主作「樓換樓」之用,市建局昨更新「樓換樓」單位的價單,涉及四十六伙。其中最昂貴的一個單位,是H1座二十二樓A室,實用面積為六百六十七方呎,售價一千二百零五萬五千元,即呎價高達一萬八千多元;最便宜的單位位於L1座三樓C室,實用面積三百三十二方呎,售價約五百三十六萬元,呎價逾萬六元。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5日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2017年7月5日【蘋果日報】稱,中風翁賤賣物業給陌生人,子求推翻合約。八旬老翁兩度中風後患有嚴重認知障礙,需坐輪椅代步。他於5年前突將名下估值逾半億的一幢荃灣物業,半價賤賣給一對素未謀面的兄弟。其子事後要從街坊口中才得知此事,遂安排律師樓介入叫停買賣,並入稟要求法庭頒令買賣合約無效。案件昨在高院開審,原告透露被告於簽署買賣合約當日有安排拍片見證,但片中可見老翁眼神迷惘,曾一度叫他人代簽,故認為老翁根本不知自己在做甚麼。

【星島日報】指,鷹君擬放售朗豪坊辦公大樓,估值200億。近期陷入家族爭產糾紛的鷹君集團(041),昨晚突然有大動作。鷹君旗下的冠君產業信託(2778)宣布,計畫放售旺角朗豪坊辦公大樓的全部權益。市場估計,該幢物業的價值或可達二百億元。此外,鷹君創辦人羅鷹石遺孀羅杜莉君(羅老太)早前公開發炮,指作為家族資產信託人的滙豐不聽指令,入稟法院要求撤換,但滙豐信託的董事總經理PaulinaLau,昨天傳出將於八月離職,或令爭產事件再生變數。

【明報】曰,嘉里主席近億沽禧福道豪宅賺6400萬。市場再錄名人沽貨勁賺個案。市場消息指,九龍塘禧福道16號一個單位,實用3742方呎,以9900萬元成交,實呎2.64萬元,原業主為嘉里(0683)主席黃小抗或相關人士,2006年以3500萬元購入,帳面獲利6400萬元或1.8倍。資料顯示,黃小抗早前以超過1.58億元購入恒地(0012)西半山天匯37樓A室,實用2476方呎,實呎63,929元。

【信報】謂,菁盈雅軒賣貨尾違一手例罰17萬。《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下稱一手條例)自2013年4月實施至今逾4年,陸續有違規個案提交法院審理。長沙灣單幢樓菁盈雅軒,銷售貨尾單位時因樓書和買賣合約等未能依足一手條例要求,昨天被判罰款共16.8萬元。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下稱銷監局)共就項目發出24張傳票,主要涉及未有及時更新樓書,而樓書中也未有列出部分物料和設施的資料,以及未有在買賣合約中提供有關保養期的條款等。

【東方日報】指,另類盤受捧,市價照賣。業主叫價高企,令近期二手市場繼續吹淡風,買家為求入市不惜貼價或市價購另類單位。奧運站君滙港一個同層曾發生事故的三房單位,以約970萬元沽出,貼近市價水平;而沙田第一城有兩房銀主盤獲上車客以448萬元市價承接。資深投資者伍冠流直言,另類單位亦受追捧,反映樓市需求殷切。

【晴報】報導,愛炫美首批推412伙周六售。長實地產(01113)海之戀‧愛炫美公布鐵定撥出當中412伙於本周六(7月8日)進行首輪銷售。長實地產投資董事郭子威指,首批將於本周四截票,被問到目前收票中大手客比例,郭表示未有特別統計。

【文匯報】報導,明華重建增750出售單位。樓市繼續升溫,小市民置業難上加難。重建中的筲箕灣明華大廈,原定重建後可提供4,017個住宅單位,多為出租房屋及長者單位,但房協最近作出修訂,增建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並減少出租單位數目近20%,以回應大眾訴求。經修訂的重建項目將提供3,920個住宅單位,較原定減少2.4%,但原區安置計劃由原先三期減至兩期,料竣工時間由原定的2036年提前至2031年完成。東區區議會將於下周二舉行規劃、工程及房屋委員會會議,討論有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