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金管局:資料庫須涵蓋現有按揭
金融
對於有意見認為,按揭正面信貸資料庫應收集實施日期後的新資料,金管局銀行操守部主管劉寶運認為,若不包括現有的資料,銀行無法得悉借款人的整體的信貸狀況,銀行在風險管理上會缺欠。他並強調,在目前經濟良好的環境下作好適當的風險管理,可避免或減低日後樓市逆轉對銀行體系帶來的影響。
1997年金融風暴後本港樓市下挫,負資產急升,劉寶運指出,1997年至2003年利率下跌,不少業主仍然繼續還款,但將來一旦出現負資產情況,負資產苦主的心態及還款能力與過去或會有所不同。
他說:「因今次利率只會向上」,屆時苦主供款負擔增加,未必有能力還款,壞賬亦相應上升,「對銀行體系的影響或會大過1997」。
以愛爾蘭情況為例,2007年當地銀行貸款組合中,以樓宇作抵押的超過九成,當地的不良貸款一直偏低,2007年為0.5%,金融風暴後,2009年的不良貸款比率為48%,去年中期為53.7%。
劉寶運認為,香港有需要作出前瞻性的監管,在經濟良好時做好風險管理,若樓市不幸出現下調,亦可將影響減至最低。正面按揭信貸資料庫有助銀行可以作好風險管理。
但他指出,由於按揭貸款年期長達20年,平均年期亦達7年至8年,若不包括現有的按揭資料,銀行難知悉借貸人的實際借貸情況,「若炒家已向不同的銀行借貸,銀行不知其實際借貸狀況,會再向其提供新的借貸」,若資料包括現有的資料,相信炒家亦會小心。
至於資料涵蓋範圍包括其他工商物業的按揭等,銀行的目的亦只是希望了解申請人的負債情況,評估其還款能力,因為投資者主要是視投資機會能否帶來理想回報,故會投資於不同類別的物業。
劉寶運亦指出,現時銀行界建議分享的資料只是按揭宗數,實際上,現時借貸人向銀行申請按揭,亦需要向銀行申報有關情況。而銀行界亦曾諮詢法律意見,認為涵蓋現有資料亦符合法律。
至於濫用問題,他表示,建議已列明銀行不可利用有關資料作業務推廣之用,監管當局亦會就不當使用資料作嚴肅處理,而且銀行要在客戶書面同意後,才可查閱有關資料。
對於諮詢後若公眾不贊成部分建議,例如不同意資料涵蓋現有資料時將如何處理,劉寶運表示,要視公眾實際的回應再行考慮,但希望建議能獲得接受,冀於3月底落實。
[全文完]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