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付政府5.4億連太古城中心10層交換太地統一康和業權 重建露曙光

付政府5.4億連太古城中心10層交換太地統一康和業權 重建露曙光

太古地產(1972)昨天公布,已與特區政府(由財政司司長法團為代表)達成協議,落實購入鰂魚涌太古坊康和大廈約8層樓面的權益,太古地產將以鰂魚涌太古城中心3座10層樓面作交換,並向政府支付5.37億元現金補償和其他相關金額。

隨着購入有關樓面,太古地產掃除重建大樓的主要障礙,令籌備多年的重建計劃得以落實。

該協議是以太古城中心3座約20.5萬方呎,換取由政府持有的康和大廈約8層樓面,包括7至14樓(連同14樓的平台)、1樓A室,和1樓F1及F2號上落貨車位,共約18.7萬方呎。業界人士估計,上述太古城樓面每方呎估值約1.4至1.5萬元,即該批單位估值逾30億元 。

除交換樓面外,太古地產亦須支付5.37億元的現金補償,在重建完成後,再提供一筆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編制的甲級寫字樓價格指數變動而計算的額外款項。此外,太古地產也會全費負責按政府辦公室規格裝修所交換物業,並償還進行這項物業交換而引致的相關開支,預計將不遲於2016年12月30日前完成。

將建兩座甲級商廈太古地產行政總裁郭鵬指出,這可讓太古地產能夠重建現有的3幢工業大廈為2座甲級辦公樓,進一步改造太古坊。政府發言人表示,康和大廈樓面供六個政府部門使用,包括政府物流服務署的印務工場。受影響的政府部門會按運作需要,遷往其他合適的地方或太古城中心3座,強調有關部門的運作將不會受影響。

高緯環球香港執行總監蕭亮輝認為,政府雖然早前曾主動出售花旗銀行大廈部分樓層,物業終由大業主購得並統一業權,惟是次情況不同,成交涉及交換樓面、現金補償以及其他金額等,情況罕見,現階段難以評估交易是否「好價」,但可以推斷太古地產希望盡快收回康和大廈的業權。

資料顯示,獲批的太古坊重建計劃第1階段,包括把常盛大廈重建為1座51層高寫字樓;次階段則把康和大廈及和域大廈重建成1座46層高的寫字樓,2廈共約200萬方呎,第1座新寫字樓預計於2018年可移交。有關重建計劃亦將提供面積約6.9萬方呎的新園景廣場。

娛樂行MCM 300萬續租此外,由賭王「四太」梁安琪持有的中環娛樂行地庫,面積約8547方呎,現由皮具品牌MCM租用,市傳該品牌最新以約300萬元續租,較舊租約200萬元升50%。

1 Mar 2014

信報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下年度賣地涉1.37萬伙 兩年高

下年度賣地涉1.37萬伙 兩年高

詳情本周揭盅 加大住宅供應力度

政府增加住宅供應的力度,未有因樓價回落而有所放鬆。下年度賣地計劃出售的住宅用地,合共可興建逾1.37萬伙私人住宅單位,創兩年供應新高。

陳茂波:不受短期市況影響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已明確表示,賣地計劃原則不會受短期市況變動影響,而且會加大賣地力度,應對發展商補地價及重建申請減少的情況,本周將公布2014至2015年度賣地計劃住宅用地,合共可興建逾1.37萬伙,將會比本年度1.36萬伙為高。

據發展局資料顯示,政府2010年度恢復主動賣地,與勾地制度雙管齊下或雙軌並行,成功令賣地計劃或勾地表住宅供應回升,由2010至2011年度的9,000伙,增加近78%,至2011至2012年度的1.6萬伙。

雖然供應已由高位下跌,但透過按季主動賣地、改劃土地用途及增加發展密度等,近年供應已見逐步回升,由2012至2013年度的1.35萬伙,升至下年度逾1.37萬伙,連續3個年度上升,供應比過往更趨穩定。

長沙灣石硤尾兩地皮 最矚目事實上,政府近年完成不少土地改劃工作,有望納入下年度賣地計劃。據悉,其中包括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2期用地,地皮位於西九四小龍(碧海藍天、泓景臺、昇悅居及宇晴軒)東南面的臨海位置,而且鄰近西鐵南昌站。

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2期用地,地盤面積達20.77萬平方呎,地積比率約4.8倍,可建總樓面面積98.78萬平方呎,屬下年度大型中小型住宅項目,估值約60億元,樓面呎價約6,000元。至於另一幅焦點地皮,則是石硤尾前龍坪道臨屋區住宅用地,屬新賣地計劃矚目的市區低密度豪宅用地,估值約27.54億至32.13億元,樓面呎價約6,000至7,000元。

石硤尾前龍坪道臨屋區住宅用地,位於畢架山花園旁邊,劃分為東面及西面兩個地盤,地盤面積約34.9萬平方呎,地積比率約1.3倍,樓面面積約45.9萬平方呎,預計可興建68幢樓高2至8層豪宅,涉及約380伙,平均單位面積達1,200平方呎。(系列二之一)撰文:古廣榮 系列名:賣地前瞻系列

25 Feb 2014

經濟日報

郭炳江:二手樓價今年跌10%

郭炳江:二手樓價今年跌10%

立法會三讀通過「雙辣招」,意味有關樓市措施將維持一段時間。新地(016)主席郭炳江坦言,雙辣招已令樓市出現下調迹象,一、二手市場的成交量已顯著放緩,預期未來一年,二手樓價跌幅將達到10%,供應較多的一手市場也不能倖免。

不過,他相信,雙辣招並非針對任何一人,新地將依舊每月推出新盤,短期內亦繼續補貼買家印花稅。

郭炳江昨天出席集團舉行的公開活動時表示,雙辣招已令樓市下調,相信二手市場將因為成交減慢,個別銀主盤或業主將降價求售。

「二手市場的樓價視乎個別地區而定,整體而言,估計未來一年樓價或下跌10%。至於一手市場跌幅不會太多,因為建築費仍然高昂,預期市區盤樓價將較穩定,而供應較多的地區跌幅較多。」

他指出,在雙辣招推出後,樓市成交量每況愈下,但雙辣招並非針對任何一人,相信有關辣招只是短期,待供應充足後,政府將作檢討。他又對港府實施的所有房屋政策表示支持,如清楚列明未來的私樓、公屋及居屋的落成量,讓市場盡早了解長遠樓市政策是好事。

短期繼續補貼印花稅郭炳江強調:「集團未來仍然每月推出新盤,有售樓紙(預售樓花同意書)就會賣;優惠亦會繼續,有好多買家需要,補貼70%印花稅也將繼續推行,其後慢慢減少。」

早前有報道指出,新地旗下位於元朗的新盤爾巒以「劑牙膏」方式推售,郭炳江解釋說,首批先推售不足70伙,主因該項目屬現貨樓盤,在買賣方面手續繁多,如每位買家均需視察整個項目的設施及示範單位等,根本難以一次性推出過百個單位,強調集團非「劑牙膏」。

提到本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郭炳江認為,香港人口老化,故在房屋、教育及醫療等開支一定會增加,而有關開支必定會成為經常性開支。被問到政府應否「減派糖」,他表示,現階段不清楚政府的財政盈餘等狀況,但他認同政府的做法,因為社會有需要。

至於政府的經常開支持續增加下,是否將在稅收方面作調整,他認為:「迄今暫未看到加稅的迫切性,因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各項稅收亦隨之而增加。至於應否開徵新稅種如銷售稅等,我對此沒有立場,但認為暫時未有此需要。」

24 Feb 2014

信報

業主減幅擴大 二手近9個月最旺

業主減幅擴大 二手近9個月最旺

辣招通過加快入市 10大屋苑兩天20成交

樓市「雙辣招」於上周六終通過,業主面對減價幅度增,促使買家加快入市步伐,過去周六、日,新盤及二手市場交投轉活,10大屋苑錄20宗成交,屬近9個月最旺周末。

業界人士預期,在多個新盤增加優惠促銷刺激下,將令更多小業主提高議價空間,相信短期二手樓市會持續升溫,預期未來1至兩個月,10大屋苑周末交投可維持雙位數字水平。

業界料二手短期續升溫身兼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的經濟學家關焯照指,新盤大幅減價,二手業主開始「守不住」,樓價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個別更以低市價6至7%成交,加上二手已累積一定購買力,故過去周末交投增加,相信業主大幅減價下,可刺激二手成交。

至於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指,低息環境下業主持貨能力仍強,成交量未必可長時間處高位,但預期全年樓價跌5%的話,整體成交量可跟隨升約5%。事實上,在二手業主減價作招徠帶動下,過去周末二手睇樓量及成交好轉。

根據中原地產資料顯示,過去周六、日兩天10大屋錄得20宗成交,屬近36周中最多,較上周的13宗多7宗,按周升54%。數字顯示過去兩個周末,10大屋苑成交宗數均錄雙位數字,較1月初起過去6周的0至7宗有明顯改善。

美孚表現佳兩天6成交屋苑中以美孚新邨表現最好,兩天錄6宗成交,減價幅度較大有百老滙街67號高層B室,實用面積717平方呎,建築面積約955平方呎,去年以730萬元放盤,累減110萬元以620萬元沽出,較市價低約4%。代理指美孚新邨睇樓量有約兩成增幅,有同事更一日內帶4組客睇樓,與旺市情況相若。

另外,沙田第一城兩日錄5宗成交,至於港島區屋苑太古城、海怡半島及康怡花園,相隔多天後,終在過去周末再錄成交。其他二手屋苑造價受壓,利嘉閣高級經理鮑允中指,牛頭角淘大花園M座高層3室,實用面積322平方呎,減價20萬元以340萬元沽出,較個別銀行估價低10多萬元。綜合其他代理,利嘉閣地產表示錄21宗成交,按周增加50%。

另美聯物業分行統計,錄得約14宗,按周升4成。香港置業指錄約12宗成交,按周增加約9%(註:4大代理行統計的10大屋苑有別)。不過,有業界人士強調,近日二手睇樓量的確有所改善,但睇樓量及成交量與小陽春樓市相距甚遠,暫時未能確定會否出現小陽春市況。撰文:文倩婷

24 Feb 2014

經濟日報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DSD一周年 二手住宅成交跌47%

DSD一周年 二手住宅成交跌47%

辣招推出後樓市轉靜,其中將在本周末屆一周年的雙倍印花稅(DSD),代理數據顯示,其去年2月推出至今年1月,二手住宅成交量按年跌47%。實際上,二手市場近期陸續出現明賺實蝕個案,火炭御龍山高層三房戶以1200萬元易手,原業主賬面微賺約3萬元,惟扣除行政費等料虧損逾53萬元。

【表】御龍山高層明賺實蝕辣招打擊樓市成交,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去年2月至今年1月的二手私人住宅登記共34486宗,按年跌47%,較未有辣招前的09年2月至10年1月,更跌63%。若按成交金額分析,300萬元以下上車盤及1000萬元以上豪宅物業成交量跌幅顯著,按年分別跌57.8%和40.4%。

近月市場也屢有減價或蝕讓個案,其中御龍山錄得本月首宗買賣成交,涉及2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996方呎(建呎1276),享馬場景,中原地產分區經理陳錦輝稱,單位近日以1200萬元易手,實用呎價12048元(建呎9404元)。原業主2010年以1196.8萬元購入單位,惟扣除行政費後須損手超過53萬元。名家匯銀主1100萬沽市場消息指出,大圍名家匯2座低層C室,單位已淪為銀主貨,日前銀主以約1100萬元將單位售出,該物業實用面積1070方呎(建呎1456),實用呎價10280元(建呎7555元),單位於2010年以1468.8萬元購入,成交價較購入價低逾25%。

翠麗花園呎價創9個月新低中原地產副區域營業經理謝耀明表示,上水居屋翠麗花園3座極低層D室,實用面積590方呎(建呎668),原業主減價14%,以自由市場價266萬元售出物業,實用呎價4508元(建呎3982元),呎價創屋苑近9個月新低。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由「師奶兵團」持有的荔枝角美孚新邨一期百老匯街18號高層D室,實用面積883方呎(建呎1208),本月初以795萬元易手,較2009年的購入價升近一倍。

利嘉閣地產高級經理陳維進透露,藍田滙景花園11座低層G室,業主減價15萬元以715萬元沽貨,實用呎價9972元(建呎7831元),造價低較同類單位5%。此外,資深投資者鄧成波及有關人士去年以近4億元掃入尖沙咀柯士甸道148至150A號一籃子單位後,該廈再有單位易手,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柯士甸道148號地舖以7680萬元沽出,市場人士估計,新買家亦為鄧氏相關人士。

20 Feb 2014

信報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辣招挫換樓 大戶交投急跌29%

辣招挫換樓 大戶交投急跌29%

500萬至1000萬大單位 跌價壓力大

雙倍印花稅(Double Stamp Duty,簡稱DSD)推出快滿1周年,措施雖然有穩定樓價作用,但同時衍生不少副作用,尤其換樓活動受嚴重破壞,大單位跌價壓力最大。

政府去年2月22日實施雙倍印花稅,主要是控制需求,向擁有超過1個住宅物業的人士加徵雙倍印花稅,但遏抑投資活動的同時也衝擊到換樓活動,令傳統換樓單位價格受挫。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樓價指數顯示,2013年全年各類樓價指數上升5.4%,比2012年上升26.6%明顯放緩。當中2013年D及E類(面積1,076平方呎以上)單位,樓價指數按年下跌0.2%,反映換樓活動放緩,樓價因而受拖累。

太古城去年261成交 差過沙士除了樓價下跌外,樓價介乎500萬至1,000萬元(一般市區3房單位造價)的換樓單位交投量急跌,去年全年僅錄8,528宗登記,平均每月711宗,較2012年的每月1,007宗,急跌29%。鰂魚涌太古城一向被視為換樓屋苑,其交投走勢最能反映換樓客受DSD的衝擊,2013年屋苑僅錄261宗成交,是沙士後最差的一年,當中2月份僅9宗成交,代理指連沙士期也沒有出現過單位數。

樓價方面2013年12月建築面積呎價報11,593元,較2月份高位的12,748元下跌約9%。區內代理指出,DSD去年2月生效後,太古城交投明顯放緩,長綫收租客源跌幅最明顯,過去長綫收租客佔整體交投量的3成或以上,但DSD生效後,只剩15%至20%。

該代理又指,現時太古城3房造價約1,200萬元,換樓客原本只須交45萬印花稅,但DSD生效後,要額外多交45萬元,稅額約相等於一年租金,所以收租客望而卻步。事實上,政府去年推出DSD後,原本給予換樓客半年的換樓期限,先買後賣的換樓客只要在6個月內沽出舊有單位,便可申請取回新買單位的一半印花稅。惟條例推行至今近1年,條例仍未獲立法會通過,不少換樓業主的DSD款項一直交由律師樓託管,令換樓客大失預算,尤其是購買二手樓的換樓客,買家需要預留更多款項作裝修新居之用途(見圖)。

緊按揭成數 通過壓力測試另一方面,除了稅款的增加外,政府近年不斷多次收緊按揭成數,樓價1,000萬元的單位,最多只能借500萬,即換樓客要有575萬資金才敢換樓,尚未計代理佣金及律師費等雜項支出,較未有辣招前的換樓資金337.5萬,高出70%。而且換樓客新造按揭須通過供樓利息加3厘的壓力測試,換樓客的換樓意慾即時大打折扣。在缺乏投資者及換樓客的支持下,二手大單位的跌價壓力遠比中小型單位大,有業界人士預期,800萬至1,500萬元的豪宅單位,今年樓價跌幅逾10%。

學者:不排除換樓客續觀望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現時市況不明朗,不排除有不少換樓客在沽出現時單位後,觀望後市放棄原有換樓計劃,令市場上的換樓個案減少。他又相信,購買大單位的人士大多數屬富裕一群,不止追求自住、解決居住問題,亦有投資方面的考慮,當「辣招」推出後樓市投資價值降低,導致大單位跌幅會較大。(系列三之一)撰文:黎煥成 系列名:DSD副作用系列 

18 Feb 2014

經濟日報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新居屋「拆細」平賣百餘萬


新居屋「拆細」平賣百餘萬
2014-02-14

        (星島日報報道)協助當局制定長遠房屋策略的長策會,即將向政府提交最後報告。據了解,面對年輕人「上車」需求急切,顧及他們的供樓能力,港府正研究進一步增加居屋供應量,包括興建更多售價百餘萬的小型居屋單位,甚至讓正在輪候公屋的年輕人亦有機會「轉隊」,減低社會對公屋的需求。身兼長策會委員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估計,房署未來設計居屋單位時,中小型單位比例會較以往高,以滿足年輕人的置業夢想。
        
        去年發表的長策報告,建議未來十年興建房屋四十七萬,當中公營房屋及私營房屋比例為六四之比。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進一步確定公營房屋中,居屋佔八萬,公屋約二十萬。據了解,特首梁振英認為,本港對居屋的需求殷切,有意在即將發表的長策最後報告中,進一步增加居屋供應量。
        
        據評估,進一步增加居屋的供應量有兩個辦法。較為直接的,是將一些原擬興建公屋的地盤轉作發展居屋,以提升居屋在公營房屋中所佔的比例,但此舉將令公屋供應相對減少;另一個方案,是將未來十年供應的居屋單位盡量「切細」,透過供應中小型單位為主,增加可建居屋的數量。
        
        消息人士指出,以一個三百方呎的居屋為例,若引用最新的建屋技術,每方呎成本二千元,房委會若以四千元出售,一個單位可售百餘萬,房委會不會蝕本,還有錢賺,又可幫助年輕人置業,較公屋長期補貼用家,要好得多。據了解,特首梁振英即傾向多建居屋,多於公屋;他亦希望能重建置業階梯,吸引公屋住戶轉買居屋。
        
        身兼長策會委員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由於過去一段時間落成的居屋和公屋,興建規格分別不大,導致公屋「旋轉門」的功能並不明顯,未來仍不能忽略供應一些面積較大的居屋單位,才可吸引家庭以綠表購買居屋,騰出公屋單位。
        
        但他估計,未來居屋中小型單位的比例會較以往為高,因現時加建居屋的其中一個政策目標,正是為着滿足部分年輕人的置業夢想,設計階段已需要考慮售價的因素,以及該組群的實際供樓能力,「儘管近期樓價可能有所回落,但初出社會工作的年輕人若要一步到位,負擔私樓水平,基本上仍不容易;若未來出售的居屋單位偏大,即使如何折讓,供樓時也會較為吃力,期望上或會造成落差,因此有需要提供多些整體售價較便宜的小型單位。」
        
        同是公營房屋機構的房協,早前重新設計沙田小瀝源的資助房屋項目,已決定「間細」部分單位,增加一房及兩房單位的數量,令單位的供應數目由原來的七至八百個,驟增至一千個。
        
        房協主席鄔滿海指出,近年本港住戶的平均人數已降至二點九,足見細家庭愈來愈多,加上曾就綠悠雅苑的申請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單身人士的住屋需求甚為殷切,因而決定調整小瀝源項目的單位比例。但他認為,房委會未來重推居屋時,需要顧及綠表家庭的需要,未來釐定不同居屋單位的供應比例時,未必可以「跟足」房協的做法。
        
        不過,同是長策會委員的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隨着居屋優惠減少,加上新建單位地點欠理想,公屋家庭以綠表購買居屋的需求已不大如前,倘認為增建居屋後即可提升公屋的流動性,或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星島日報

14 Feb 2014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玫瑰新邨劈千萬 平7%沽吳君如賣碧瑤灣 賺218萬

玫瑰新邨劈千萬 平7%沽吳君如賣碧瑤灣 賺218萬

豪宅屢現劈價拋售個案,東半山玫瑰新邨一個中層單位,近日大幅減價逾1000萬元售出,較去年年中同類單位成交價低逾7%;另藝人吳君如則售出旗下薄扶林碧瑤灣物業,賬面賺218萬元。

豪宅再有大幅劈價個案,市場消息透露,玫瑰新邨F座中層2室,單位實用面積2832方呎(建呎3300),早前開價7900萬元,惟市況持續淡靜,二手買賣氣氛疲弱,新近大劈價至6868萬元易手,實用呎價24251元(建呎20812元),也是屋苑本年首宗買賣。

【表】資料顯示,屋苑去年年中F座高層2室,面積相同,但造價則逾7400萬元,故最新成交價跌逾7%。雖然造價較去年低,原業主在2000年以1650萬元購入物業,是次易手賬面獲利5218萬元,升值逾3倍。藝人吳君如也伺機售出物業,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由她持有的碧瑤灣23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906方呎(建呎1020),剛在上月以1238萬元售出,實用呎價13664元(建呎12137元)。

物業於2011年10月底時以1020萬元購入,升值21.4%。中小型物業亦現減價情況,利嘉閣地產高級經理鮑允中稱,九龍灣德福花園C座低層16號室,實用面積556方呎(建呎625),近日原業主累減57萬元,至473萬元沽出,實用呎價8507元(建呎7568元),較市價略低。

該單位曾於去年年底以遺囑形式轉入是次賣方名下,若以其1988年入市價61.8萬元計,物業26年間已升值6.7倍。此外,市場消息透露,藍田麗港城22座高層H室新近以838萬元市價易手,原業主在1997年以849萬元入市,易手賬面虧損11萬元,以成交價計,實呎11203元(建呎8924元)。

南豐新邨呎價跌破1萬鰂魚涌南豐新邨再有單位實用呎價跌破1萬元。中原地產首席分區營業經理楊文傑表示,呎價低因原業主看淡後市,涉屋苑7座極低層D單位,減價逾8%後以513萬元售出,實用面積516方呎(建呎627),實用呎價9942元(建呎8182元)。

香港置業高級執行董事伍創業相信,加息始終是必行之事,預計2014年樓價跌幅一成,全年一、二手成交量或較去年更小,更認為小型地產代理或區域性代理行會因此面臨巨大生存壓力。該行行政總裁李志成補充表示,鑑於現時樓市整體交投膠着,今年加開分行機會不大,惟發展商積極推盤,二手業主或面對現實陸續減價,年內有計劃增聘1成人手。

信報

11 Feb 2014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辣招影響浮現 代理分行結業

辣招影響浮現 代理分行結業

上月減117間 從業員9個月累跌4%

「辣招」對代理業影響浮現,地監局公布上月營業說明書(代理分行數目)新報6,200個,單月減少117個,創14個月新低,而代理持牌人數亦連跌9個月至3.56萬人,減少4%。

有資深代理指,中小型代理行經營困難,預計近幾個月為續牌高峰期,分行牌照跌幅會趨明顯,估計整體代理行數目有機會再減少10%,重回2010年年底推出額外印花稅前約5,500間水平。

地監局公布截至1月31日,反映代理分行數目的營業說明詳情書報6,204個,亦創2012年10月以來14個月新低,按月跌幅1.9%,屬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單月跌幅,顯示市場出現代理行結業潮。雖然現時代理分行數目仍然較03年「沙士」約2,800間或08年金融海嘯低谷約4,100間,分別高出1.2倍及50%,

不過地產代理聯會主席郭德亮指出,由於代理行在結業後普遍不會主動報告地監局,一般要到續牌的時候才能夠反映業內最新情況,故上月單月減少的117家分店並不代表1個月內關門,大部分屬滯後數字。

郭氏相信,自「辣招」推出後,二手成交量跌至不足3,000宗,現時9成代理行都「蝕緊」,不少中小型代理行面臨結業潮,而近幾個月會屬於續牌高峰,屆時營業說明書數目跌幅會進一步加大。

中原:未來一年交投仍低中原亞太區總裁(住宅)陳永傑認為,現時樓市交投萎縮的情況已經持續10個月以上,每個月成交量不足養活業界,而市場預期樓價將會下跌,不會有買家願意入市買樓,故此未來一年交投仍然會偏低,預計持牌的代理分行數目至少會減少10至20%,情況稍為較08年金融海嘯好。

事實上,有資深代理指,缺乏新盤供應,過往依靠投資者為主的舊區中小型代理行最受衝擊,例如紅磡、土瓜灣及灣仔等有不少代理行結業。

而上水、粉嶺一帶,據了解,過往高峰期有多達50間中小型代理分店,但近期減至只有15間。至於持牌人數,地監局指,代理持牌總人數約35,645人,連跌9個月,較高峰期3.7萬元,減少4%(約1,528人),亦屬15個月新低,其中以代理(個人)牌照(E牌,俗稱大牌)減幅較明顯,最新報約1.66萬人,按月減少176人(1%),而營業員牌照(S牌)則減少145人至1.9萬人。

地監局:代理不會戲劇性急跌地監局主席陳韻雲相信,今年地產代理持牌人數將會持續減少,但不會出現戲劇性急跌。業界相信,市場上活躍的代理只有2萬多人,隨着已轉業的營業員牌照到期,而新投考代理牌照的人數亦減,整體代理持牌人數將會明顯萎縮。

撰文:余敏欽

經濟日報
7 Jan 2014

陽明山莊中層戶 業主蝕270萬沽

陽明山莊中層戶 業主蝕270萬沽

豪宅現蝕讓個案,市場消息指出,大潭豪宅陽明山莊一個中層單位,剛以1795萬元易手,計入額外印花稅(SSD)及其他行政費後,原業主料蝕近270萬元。市場消息指,陽明山莊3座低層25室,單位實用面積1001方呎(建呎1259),新近以1795萬元易手,實用呎價17932元(建呎14257元)。

資料顯示,物業於2012年8月份以1900萬元購入,單計賬面已蝕105萬元,但原業主須另繳5% SSD,再連同其他行政費計算後,損手近270萬元。原業主為鄭世進,名字是普通話拼音,市場人士估計,可能是內地人士。他多次購入本港住宅物業,早前以2930萬元購入九龍站凱旋門一個單位,並斥近3750萬元購入毗鄰天璽兩伙。

信報

7 Feb 2014

地監聘前警司任執行總監


地監聘前警司任執行總監
2014-02-07

        (星島日報報道)地監局去年底屢生人事變動,局方先後有行政總裁及執行總監兩名高層要員離職。該局昨天公布,已委任曾任前警隊警司的方安妮為新任執行總監,接替早前離任、亦曾有警界工作經驗的黃維豐職務;另外,行政總裁一職亦正在進行公開招聘中,局方冀望新人選可於四月上任。方安妮昨天表示,加入地監局相信可憑過往於紀律部隊的執法經驗,提升業界質素及紀律。
        
        原任地監局執行總監一職的「黃Sir」黃維豐,於去年十一月因私人理由請辭,及至十二月再有行政總裁伍華強同告離任,令外界關注地監局的高層人事變動。踏入馬年,地監局亦公布喜訊,覓得新任人選,並由曾在警隊工作二十七年的方安妮,接替執行總監職務,於本月四日正式上班工作。
        
        方安妮昨首次代表地監局與外界會面,並透露對加入「地監局大家庭」感到高興,又指,於紀律部隊任職多年,故希望憑藉過往的執法經驗,可有助處理地監局的職務,提升業界質素及紀律。
        
        她又指,地監局近年致力公眾教育及宣傳,成功提升市場關注度,其上任後亦會盡忠職守,協助市民安居置業。
        
        據悉,其上任執行總監後,主要負責監督該局的執法部門,包括巡查樓盤及代理行等,亦協助處理公眾投訴。
        
        該局又透露,至於行政總裁一職,目前亦正處理遴選工作,會透過獵頭公司及公開招聘,希望最快可於四月底覓到人選後,能即時上任工作。
        
        對於馬年樓市走勢,地監局主席陳韻雲昨表示,預料今年樓市以一手市場為主導,故該局亦會加強人手處理一手樓盤,惟亦希望整體市況不會偏重一手。她又表示,雖然地產代理持牌人數下跌,但料出現戲劇性大跌機會不高,而目前未有減牌費計畫,局方仍會以審慎理財為大原則,亦未有財政壓力。
        
        過往積極入市豪宅物業的陳韻雲,又表示看好九龍站及南區豪宅市場,認為兩區均有內地及本地豪客支持。
        
        地監局署理行政總裁韓婉萍表示,該局去年於一手物業方面,共接獲兩宗有關代理代客墊支投訴個案,以及局方有一宗經「放蛇」調查個案,亦一併處理當中。
        
        她又指,一手銷售監管局成立後,代理於買賣一手樓時亦有清晰指引,而地監局亦會致力協助監管銷售工作,包括向代理傳手機短訊,以提醒業界守則等,故相關投訴也相應減少。
        
        另外,地監局昨公布最新地產代理人數,截至上月底代理錄三萬五千六百四十五人,再按月減少三百二十一人,連跌九個月,減幅近百分之一,其中持營業員牌照人數錄一萬九千零五十二人,按月再減少一百四十五人,另持地產代理個人牌照人數錄一萬六千五百九十三人,減少一百七十六人,亦告連跌八個月。而期間代理分行數量錄六千二百零四間,按月減少一百一十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