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每日地產要聞 5 Feb 2024

息口走勢漸趨明朗化,發展商積極部署推盤。2月份預計有5個全新項目接力推售,可提供共1,276伙,當中3個市區舊契上車盤,更爆發搶客戰,集中提供1及2房。分析指,樓市不明朗因素仍需時消退,料發展商開價維持保守。
據本報統計,本月潛在推出的5個全新盤,各設2至700伙,合共1,276伙,若與1月僅兩盤推出,合共設有282個單位相比,本月潛在全新盤供應,將按月大增3.5倍,有望帶動全月一手成交量,扭轉1月不足1,000宗的局面。

恒地長沙灣項目1期 共涉700伙

上述5個項目近乎全數位於市區,當中3個為上車盤,均屬舊契項目,意味發展商可毋須取得預售樓花同意書,即隨時推出應市。規模最大一個來自恒地 (00012) 發展的長沙灣巴域街項目第1期,提供約700伙。據悉,項目主打細單位,集中1及2房供應,而連同項目第2期,整個樓盤共提供約1,100伙,屬近年同區少有伙數規模逾千伙的大型樓盤。

同系旺角利奧坊發展項目第5期,現亦蓄勢待售,該樓盤設有約230伙,戶型同樣以1及2房為主。據發展商早前接受訪問表示,該盤示範單位已籌備當中,相信短期將會推出應市。

至於會德豐地產發展的灣仔春園街項目,預計最快本月內也會展開銷售部署,項目設有約88伙,除有望在月內上演港島上車盤的銷售獨腳戲外,更是自2021年初推出的太古地產 (01972) 旗下灣仔EIGHT STAR STREET後,區內近3年的全新供應,將備受市場關注。

測量師:新盤開價仍較保守

另一方面,隨着近期新盤豪宅不斷升溫,兩個豪宅項目正蠢蠢欲動。其中,新地 (00016) 發展的啟德天璽‧海第1期,已預告新春後上載樓書並開放示範單位,料隨即應市。資料顯示,該盤設256個單位,佔逾7成屬4房標準戶,最大賣點是約9成單位享有維港海景。

而雅居樂集團 (03383) 前副主席陳卓賢家族旗下新藝控股,發展的大嶼山長沙嶼南道38號嵐玥,是另一個有機會應市的豪宅盤,日前已突上載樓書,由2幢實用面積5,658至5,678平方呎的5房洋房組成,發展商明言短期以招標形式現樓發售。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現時樓市仍受新盤供應多、經濟表現疲弱等因素困擾,前景難言樂觀,並影響買家入市信心,故料發展商開價仍會較保守,以望帶動銷情。



樓市元氣未恢復,發展商審慎部署新盤,一方面靜觀本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會否進一步「減辣」、「撤辣」,亦憧憬春節後出現小陽春,捕捉良機在龍年搶閘登場。

臨近歲晚,近期一、二手市場相對淡靜。以新盤市場為例,過去周末兩日僅錄得約17宗成交,按周大跌8成,其中恒地 (00012) 次輪開售長沙灣曉柏峰佔3宗,同系紅磡BAKER CIRCLE‧GREENWICH亦沽出1伙。

其餘交投相對較多,已經是碧桂園 (02007) 早前減價推售的九龍城瓏碧,單日售出4伙,套現2,260.4萬元。

除了期內未有大型全新盤推出,市場缺乏焦點外,缺乏利好樓市消息,3月份減息落空、股市亦表現呆滯,亦令發展商不敢輕舉妄動。踏入2024年後,全新盤至今只有宏安地產 (01243) 黃大仙薈鳴、樂風旺角Elize PARK兩個重建項目推出。

倘落實撤辣 有望釋購買力

加息打亂發展商過去兩年推盤部署,不少新盤延遲至今年推出,累積現樓餘貨多達2萬伙,不少發展商都有去庫存的壓力,但遲遲未推盤,是希望捕捉更佳的推盤時機。

事實上,聖誕節至農曆新年之間屬於傳統樓市淡季,節日氣氛濃厚,發展商能夠部署推盤的時間空間不多,而且過往春節過後往往出現樓市小陽春,在過去10年更有4年在3月份出現推盤高峰期,因此不少發展商情願延後至春節過後再推盤。

另方面,近日政黨、商界加大力度,希望政府在月底公布的預算案中進一步為樓市「撤辣」。若果落實「撤辣」,將有望釋放出一部分的外地買家、投資者購買力,亦能夠視為利好消息帶動整體樓市氣氛,成為發展商更佳的推盤時機。



農曆新年前的周六、日,二手睇樓量及交投持續淡靜,10大屋苑暫錄4宗成交,鰂魚涌康怡花園海景3房,獲換樓客擲千萬元承接,而二綫屋苑呎價進一步觸底,深井碧堤半島海景樓王重返2015年水平,屯門卓爾居上車盤呎價失守1萬元。

受年假影響,加上減息步伐未明朗下,剛過去的周六、日二手睇樓量及成交於低位徘徊。據中原統計的10大屋苑,僅較再對上一周多出1宗成交,錄4宗,而美聯所統計的10大屋苑錄8宗成交,另利嘉閣及香港置業分別錄5及3宗成交。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受傳統節日因素影響,故二手成交在低位徘徊;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由於今年樓市開局表現不俗,農曆新年期間樓市有望提前回復正常,年初二、三起交投將逐步回升。

康怡呎價14964 高估價逾3%

一綫屋苑表現疲弱,其中康怡花園剛錄本月首宗成交,套3房海景戶,1,025萬元沽,今年以來首宗千萬成交。利嘉閣聯席董事吳玉蘭指,上述單位為康怡花園E座高層01室,實用面積685平方呎,套3房,買家睇樓多時,被單位海景吸引,認為目前為換樓時機,以1,025萬元成交,呎價14,964元。上址造價較銀行網上估價高出3%至7%,同時亦為今年以來屋苑首宗千萬成交。而原業主於2010年以640萬元購入,轉手帳面獲利385萬元。

而其餘二綫屋苑呎價進一步觸底,除了深井碧堤半島樓王大3房,造價重返2015年水平,呎價險守1萬元,屯門卓爾居2房呎價跌穿1萬。

卓爾居兩房 呎價跌穿1萬

晉誠地產高級營業經理鄧錦雄指,成交單位為深井碧堤半島9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891平方呎,套3房另工人房,為大單邊望青馬橋海景,屬屋苑海景樓王,放盤一周,由原叫價1,090萬元,獲區內客議價至950萬元承接,呎價10,662,造價重回到9年前。

另外,屯門卓爾居2房繼上月底創低價後,不足半個月再見低價,呎價並跌穿1萬元。美聯高級營業經理羅立恒指,卓爾居1座中層H室,實用面積512平方呎,2房,獲用家議價20萬元,至505萬元成交,呎價9,863元,為同類單位新低價。



年假氣氛籠罩下二手交投放緩,有業主不惜蝕讓離場。東涌海堤灣畔海景套3房871萬元易手,持貨4年轉手帳面虧蝕54萬元,期內單位貶值6%。

東涌區1月份錄近40宗成交,按月回升逾5成。新近成交的東涌海堤灣畔1座中層G室,實用面積845平方呎,套3房另士多房,望海景,據悉單位已放盤一段時間,新近以871萬元易手,呎價10,308元,屬於近期筍價,而原業主於2020年以925萬元入市,持貨4年轉手帳面虧蝕54萬元,期內單位貶值6%。

另外,上月成交量逾4成為蝕讓個案的元朗區,虧蝕成交延伸至元朗市中心單幢樓身上,2房單位持貨7年亦告蝕讓離場,成交價較7年前買入價尚低出2萬。中原副區域營業經理王勤學指,最新成交的市中心單幢物業祥發大廈高層A室,實用面積409平方呎,2房,原叫價468萬元,現以378萬元沽出,呎價9,242元,造價重返2017年水平,原業主於2017年以380萬元買入,7年間轉手帳面仍需蝕讓2萬元離場。

康城MALIBU蝕讓 呎售12754

至於將軍澳上月錄近40宗蝕讓成交,佔總成交逾2成,當中日出康城MALIBU月內5宗成交均屬虧蝕離場,而本月剛錄首宗成交,亦屬蝕讓個案,市場消息指,成交為MALIBU 3B座低層C室,實用面積541平方呎,2房,上月中以790萬元放售,至月底降價至720萬元,現以690萬元易手,累減100萬元,呎價12,754元,為屋苑同類型大2房新低價。原業主於2018年以725.6萬元購入,轉手帳面虧蝕35.6萬元,期內樓價貶值5%。



春節前本周將有兩場拍賣會舉行,合共推出57個放盤,其中逾6成屬於銀主盤,包括南昌站滙璽銀主盤拍賣開價580萬元,較銀行估值低2成;而牛池灣新麗花園事故單位開價僅230萬元。

滙璽低層360呎 開價580萬

本周兩場拍賣會分別由忠誠及黃開基舉行,合共推出57個放盤,其中37個屬於銀主盤,佔整體數目達65%,近期銀主盤有上升趨勢。

其中忠誠周三(7日)舉行推出22個單位公開拍賣,其中15個屬於銀主盤,包括一間滙璽5期7座低層B室,實用面積360平方呎,拍賣開價580萬元,據滙豐網上估價,單位估值約756萬元,開價低市價約23%或176萬元。

資料顯示,該單位業主在2019年10月以約802.4萬元購入,若果以開價售出,將貶值接近3成。

同場另外一間位於牛池灣新麗花園B座中層5室,實用面積386平方呎,報稱屬於事故單位,現時叫價230萬元。現時銀行網上仍然有提供估價約435萬元,開價相當於低市價47%。值得留意是,上述事故物業的樓下單位在去年3月以450萬元售出。

至於黃開基方面,則將於明日(6日)舉行公開拍賣,涉及35個物業,其中銀主盤佔22個,包括15間來自黃竹坑金來工業大廈的銀主盤,開價介乎68萬至380萬元不等。



政府修訂舊樓強拍條例,包括降低強拍申請的門檻,草案委員會將於今日(5日)舉行首次會議。另外,舊樓收購重建持續,佳寧娜 (00126) 收購的深水埗青山道舊樓完成收購後,在去年11月獲批拆樓紙重建。

降強拍門檻草案 今審議

政府在去年12月23日正式就修訂舊樓強拍條例刊憲,並在今年1月10日首讀,立法會成立法案委員會審議,包括降低逾50年舊樓強拍門檻由現時80%降至70%或65%,以及放寬合併地段重建要求等,草案委員會今日將舉行首次會議審議。

另外,據屋宇署資料顯示,11月份批出多份俗稱拆樓紙的拆卸同意書,包括佳寧娜等持有的長沙灣青山道300至306號舊樓。

該舊樓曾經在2019年申請進行強拍,雖然在2022年遭土地審裁處以未符合條款而拒絕,但發展商其後自行完成收購,並正式展開重建。

根據發展商曾經透露,項目地盤面積4,800平方呎,總樓面超過4萬平方呎,將提供約110個住宅單位,1房、兩房單位約各佔5成。

同期另一個獲批拆樓重建的項目則為市建局旗下九龍城啟德道70至82號舊樓,屬於該局啟德道/沙浦道重建計劃一部分,涉及50個街號的舊樓,佔地約6.6萬平方呎,重建後將提供約51.8萬平方呎樓面,屬於商住發展項目。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裕民坊重建項目去年流標後,該局以地方營造手作臨時用途,近日舉辦「龍騰觀塘新春夜市」,期望項目相關規劃程序能順利完成,並於2024/25年度重新招標。

鄰近觀塘港鐵站的觀塘市中心重建第4及5區項目,在去年初推出招標,但市建局最終決定收回,並重新修訂方案,加入垂直城市概念,以地積比率興建總樓面270萬平方呎商住項目,提供約1,750伙住宅,以及165平方呎商業樓面。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指出,自市建局決定收回招標後,為了地盡其用,團隊以地方營造手法,先後在「自由空間」舉辦了一系列推廣體育文化的活動、慶祝聖誕節的嘉年華。

規劃方案仍在諮詢階段

市建局團隊亦在項目範圍內的土地進行一系列優化工程,包括平整土地、為場地增設供水和電力等基本設備,以及設置了全港首個以鋁結構和「組裝合成」方式建造,並獲得屋宇署發出佔用許可證的公眾洗手間,讓觀塘市中心「自由空間」能有效支持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

韋志成指出,項目規劃方案現仍在公眾諮詢階段,期望相關規劃程序能順利完成,讓市建局於2024/25年度進行招標,盡早實現創建觀塘市中心2.0的目標。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稱,裕民坊重建項目未必短期內就重推,須到招標時才能評估市場反應,但認為現時加入住宅元素吸引力有所提升,預計大型發展商會有興趣競投,能否批出則視乎市建局願意接受的底價。

綜合市場就項目粗略估價,介乎122億至130億元,每平方呎估值約4,500至4,800元。



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於去年12月22日開始供應食水,日後擴展後將佔每日食水用量5%至10%。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網誌指,海水化淡供水成本會較本地收集雨水和東江供水為高,海水化淡不會取代本地集水和東江水這兩個主要水資源。

海水化淡廠坐落將軍澳137區,臨近海邊,附近的海水混濁度較低,水質較為穩定,宜作海水化淡。海水在完成所有處理過程後成為食水,滙入北港濾水廠,與其他來源的供水一同經由將軍澳食水主配水庫提供予西貢、九龍東及港島部分地區使用。



商舖市場疲弱,小西灣富欣花園地下幼稚園舖位叫價4,500萬放售,較去年3年不足一年減價25%。

據美聯旺舖高級營業董事唐德財表示,富欣花園地下幼稚園舖位,總面積10,800平方呎,地下及天台均為5,400平方呎,業主意向售價約4,500萬元,呎價約4,166元。

唐德財指,該舖現時由著名國際幼稚園租用收租穩定達6厘,回報理想。

翻查資料顯示,該舖位曾經在2023年3月以5,980萬元放售,直至現時減價至4,500萬元,減幅25%或1,480萬元。



靈活辦公室漸見流行,IWG香港及大灣區區域經理Paul MacAndrew認為,靈活辦公室既可節省成本,亦可幫助企業吸引人才前來,相信發展空間仍極高,未來仍會繼續擴充。

近年共享工作空間概念興起,傳統辦公室間隔,變成靈活辦公室設計,沒有固定座位,提供舒適工作環境,辦公室內更有娛樂設施,故相當受歡迎。

企業調查 混合工作省成本

跨國靈活辦公工作品牌IWG,早前於美國進行的《財務總監和混合工作調查》,發現78%財務總監正因持續的經濟不確定性而削減成本,與此同時,財務總監表示,在現時環境下,混合工作可節省大量成本,並計劃長期採用此模式;81%的受訪財務總監認為混合工作模式可以節約成本,超過67%表示他們的企業在5年內將繼續採用此模式,在公司總部、共享工作空間和家庭之間分配工作時間。對企業來說,74%的人現正或積極尋求搬遷到共享辦公室或靈活工作空間,64%的人已經縮小了辦公空間以適應混合工作模式。

在環球經濟不明朗下,整體跨國企業擴充意慾偏低,亦影響香港多個行業在擴充寫字樓取態上較審慎。IWG卻在逆市大展拳腳,去年亦落實租用多個據點。Paul指出,擴充正因行業的性質,「不論市好或市差,機構亦需要彈性工作模式。看見很多機構正在改變模式,企業所需的樓面比以前少,而租用靈活辦公空間,更能發揮最大效能,亦給予員工靈活辦公。」疫情期間,全球不少企業採在家工作對策,疫後很多員工不願重返辦公室,導致澳洲、美國等辦公室空置急升,「香港與其他國家有點分別,是員工始終習慣回辦公室工作,畢竟在家工作有一定難度。」

較早前,有共享工作空間龍頭品牌宣布破產,Paul認為不代表行業正在收縮,強調靈活模式目前僅佔整體市場很低比例,極有上升空間,「以香港為例,靈活辦公室佔整體寫字樓約3%,仍是非常低水平,發展空間很大。」他指出,對很多公司來說,靈活辦公室提供很多便利,「他們不需要固定會議室、接待處,只是需要一個合乎成本的辦公室。此外,人才是很搶手,有優質的辦公環境,可吸引人才前來。」

與業主合作拓展 留住租客

香港業務部署上,他指出,品牌近年開拓據點通常是與業主合作,「不只是租客與業主關係,對業主來說,一座大廈內,有餐飲、健身、美容及靈活辦公空間,可留住租客。」對於現時本港甲廈空置率高,他謂亦是時機,可與更多有興趣業主合作,開拓新據點迎需求上升。

IWG去年租用不少新據點,如旗下品牌HQ將選址銅鑼灣禮頓中心20樓(1.5萬平方呎)和位於鰂魚涌英皇道的K11 ATELIER(2.12萬平方呎)、Regus則位於旺角新世紀廣場(2.22萬平方呎)。他透露鰂魚涌開業不久,便有極高出租率,可見靈活辦公概念正日漸成熟。



不少人談及香港國際地位受動搖,IWG香港及大灣區區域經理Paul MacAndrew強調,香港的優勢不變,其便利更適合企業選址作總部。

通關至今近一年,惟本地甲廈租務市場新需求仍較弱,甚至有評論指,香港國際城市地位已不復再。Paul認為,通關後香港仍是國際城市,「香港本身優勢,既是國際都會,亦可與中國內地往來。」

大灣區擴充 拓展業務

他以個人工作經驗為例,指出在港工作5年,視香港為最理想工作地點之一,「我先後於悉尼、英國、新加坡、泰國等地方工作,香港最大優點是非常方便,例如在悉尼工作環境很好,但飛往其他地區卻很遠。不少企業選擇在香港設亞太區總部,因香港前往其他亞洲國家亦便利,可作中心點。疫情期間香港封關,部分企業或遷往新加坡,但情況已漸改變,他們亦開始重返香港。」

IWG近期更拓展大灣區業務,去年尾集團位於深圳粵美特(IMT)大廈的新Regus中心正式開幕。Regus位處的IMT大廈,坐落於被譽為「中國矽谷」的深圳南山區,地理位置優越。

集團指,該區75%的員工表示正採用混合工作模式,數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集團在大灣區進行的另一項研究同樣顯示,76%的員工更願意申請提供混合工作的職位,故相信未續在大灣區擴充。



東半山龍園為區內老牌豪宅屋苑,約48年樓齡,主打逾1,500平方呎大宅,盤源和供應甚為罕有。介紹單位為一個中層戶,裝修超凡簡約,闊大窗戶展現光亮感。

物業位於春暉臺1至4號,發展商為新世界,住宅樓層由1樓起,每層4伙,提供80個單位,實用面積由1,588至1,598平方呎,主打3房大單位,單看呎數而言,極具豪宅風範,比鄰屋苑還包括名門和嘉苑等。

1598呎4房 叫3800萬

是次介紹單位為中層D室,向東北,外望開揚遠景,實用面積1,598平方呎,原則3房,現改為4房雙套房,叫價3,800萬元,每平方呎叫價23,780元。單位同時放租,租金叫價6.3萬元。

甫進大門正是廳區,兩盞多球吊燈分布於客飯廳。單位內籠裝修超凡簡約,客廳外連露台,而飯廳與廚房為鄰,廚房採用玻璃門,富有透視感。廚房內連工人房,兩邊廚櫃,備餐空間充裕。寢室具空間感,大套房兩邊造有衣櫃位,且有逾15呎闊大窗戶,陽光絕對充裕。

用家主導 盤源有限

屋苑用家主導,交投和盤源有限,對上一個成交要追溯至2022年12月,一個中層單位,實用面積1,598平方呎,以2,480萬元轉售,呎價15,519元。同區名門近日錄得1宗高價成交,市場指,名門1座高層複式單位,實用面積2,442平方呎4房,並連約385平方呎天台,原本叫價1.6億元放盤,議價後以1.18億元易手,呎價48,443元,屬屋苑近5年新高。原業主於2009年以約7,150萬元購入,持貨約15年帳面獲利4,680萬元離場。

龍園屬於小學校網12,該校網15間小學中有不少傳統學校,包括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軒尼詩道官立小學、聖若瑟小學和瑪利曼小學等。中學校網為灣仔區。



日前美國聯儲局公布最新議息結果,息率維持不變,已是連續4次未有加息,預兆利率或已見頂,而且本港大型銀行同樣維持最優惠利率不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聯儲局表示3月減息的機會不大,意味首季減息的預期幻滅,或令本已疲憊的樓市「雪上加霜」。

在樓價跌勢未止之下,負資產宗數因而節節上升。日前金融管理局公布去年第四季末負資產宗數約2.51萬宗,較第三季末急增約1.26倍,創自2004年第三季的逾19年新高。個人認為,假如在未有利好消息帶動下,樓價難免進一步尋底,料首季負資產宗數或攀升至超過4萬宗水平。為免影響經濟,呼籲政府為樓市全面撤辣,即時撤銷所有辣招,吸引資金來港投資,絕對有助加快經濟復甦。

樓價持續下滑,除了負資產數字持續飈升外,不少港人眼見自身物業價值不斷縮水,甚至出現資不抵債的困境,難免感到憂心忡忡。當務之急,自然是希望政府順應民意,盡快為樓市全面撤辣,穩定樓市以助經濟復甦。皆因住宅物業非「一般商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很多市民一生的財富所在,若樓價續跌將影響市民消費信心,所產生的「負財富效應」會令消費者變得更為謹慎和節制,形成消費信心的危機,嚴重阻礙經濟復常,甚至禍及香港整體經濟表現。

負財富效應 禍及整體經濟

即使去年10月底施政報告已為樓市減辣,惟樓價跌勢持續,「美聯樓價指數」最新(1月29日)報135.73點,連跌24星期,比起2021年歷史高位更跌逾23%,重返至2016年10月下旬的逾7年新低。在未有利好消息支持下,相信樓價將進一步下跌。減辣後除了樓價持續跌跌不休外,物業交投亦未見起色。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1月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註冊量合共錄4,393宗,比起去年同期未減辣前的4,427宗更低,而宗數僅高於2016年同期3,123宗及2020年同期3,776宗,創近31年以來的同期第三低。

筆者強調「全面撤辣」並非解決本港樓市問題的「萬應靈丹」,但至少有助穩定樓市及消費信心,對穩定經濟有正面作用。物業交投減少,影響不單是地產行業,銀行、律師樓、裝修、運輸、甚至資產管理等行業都會受到衝擊。因此當局理應盡快「出手」提振市場信心,以免錯失當下救市最佳時機,否則在樓市出現更大危機時才出招,屆時可能為時已晚。



送兔迎龍!送舊迎新!再過幾天便是龍年,筆者在這裏先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龍精虎猛!身體健康!現時愈來愈多市民、包括學者及不同政黨都傾向要求政府全面撤回樓市辣招,筆者今期便嘗試跟大家探討全面撤辣的利弊,以及到底如何撤辣?

首先,全面撤辣的弊處主要為減少辣稅收入,推升樓價,以及增加市民上車難度。表面上,全面撤辣會減少辣稅收入,但以現時低迷住宅物業交投量來看,其實影響不大,反而如果物業交投量增加,反而會增加印花稅收入。

另一個弊處是推升樓價,以目前香港經濟狀況,樓市全面撤辣並不會刺激樓價上升,只會令樓價止跌及轉趨平穩,對樓市反而有更健康的發展。由於全面撤辣並不會推升樓價,故此對市民上車難度並沒有明顯增加,相反全面撤辣更可以穩定樓市,增加樓市交投量,對市民樓換樓反而更有利。當樓價穩定下來,反而會增加市民上車信心以及提升消費意慾。

另一方面,全面撤辣卻可以帶來以下多項好處,第一是減少負資產個案。根據市場預測,今年銀行收樓個案將會高達數以千計,假如銀主盤數量大增,將會對樓市帶來負面的惡性循環,令樓價持續下跌,大大影響市民消費意慾,從而影響香港經濟復甦。

樓市辣招已完成歷史任務

第二是增加二手住宅供應量,當中亦包括租盤在內。現時大部分已經持有住宅物業的業主都不願意支付7.5%印花稅以購買多一個物業收租,因為7.5%印花稅等同三年沒有租收。一旦全面撤辣,將可令這一批有實力的業主增加買樓收租的機會,從而滿足外來專才的住宅需求,同時也能夠減少資金外流到境外物業,因為資金外流長遠對香港經濟環境來說也屬不利情況。此外,全面撤辣可以增加物業放盤量,從而起到穩定樓市的作用。

第三是增加庫房收入。香港政府去年賣地破紀錄錄得六次流標,更令發展局暫停賣地,令政府財政赤字大大增加。全面撤辣將可增加市民入市的信心,亦可以提升發展商投地意慾,從而符合政府的賣地預期收入,以應付政府龐大的財政支出。

無可否認,樓市辣招在過往曾經發揮冷卻樓市的熾熱情況,是符合非常時期採用非常措施的一項需求管理目標。而政府近期公布的房屋供應量已經逐步提升,故此現時是全面撤辣的最合適時機,樓市辣招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任務。筆者希望政府能夠審時度勢,在龍年年初為香港市民帶來好消息:全面撤辣。

只作內部傳閱及參考用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