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減息後的周六、日在未有大型新盤開售下,二手睇樓量顯著回升,但部分放盤業主叫價企硬,加上收窄議價空間,導致10大屋苑僅錄單位數成交。業界料,美國年內仍有機會減息,在供平過租下,料交投有望回升。
10大屋苑於減息後成交未見大幅攀升。中原統計的10大屋苑過去周六、日暫錄8宗成交,按周同期升14%,美聯的10大屋苑錄9宗成交,而利嘉閣及香港置業分別錄8及5宗成交(各代理統計10大屋苑有別)。
減息後的周六、日,市場氣氛正面,各區睇樓人次增多,但同時有部分放盤業主叫價企硬或收窄議價空間,阻慢入市步伐。
太古城2房795萬 呎價13339
鰂魚涌太古城,減息後連錄多宗2房成交,包括泰山閣中層H室,實用面積596平方呎,2房,望園景,買家見美國選舉塵埃落定,疊加再度減息,因而加快入市,以795萬元承接,呎價13,339元,原業主於2014年以732萬元買入,持貨10年,帳面獲利63萬元。由於本月至今太古城累錄8宗成交,當中5宗為千萬元大單位交投,促使均價重上1.5萬元水平。
另外,上車客因再度減息而入市沙田第一城2房戶,成交為沙田第一城26座高層D室,實用面積327平方呎、成交價443.8萬元,呎價13,572元,造價較銀行網上估價高1%至3%。買家因見銀行再度減息,有感樓市開始復甦,加上睇樓過程中,亦有小部分業主有少量反價,所以加快落實入市。原業主於2009年以170萬元購入,15年間樓價升值1.6倍。
相比之下,平均呎價僅8,000、9,000元的天水圍嘉湖山莊、荔枝角美孚新邨,由於有部分業主見睇樓氣氛好轉,即使未有反價,但叫價取態較硬淨,阻慢買家入市進度;同樣情況亦出現於元朗、將軍澳區,同屬旺丁不旺財。
其中,元朗區單日錄5宗成交中,4宗屬蝕讓個案,亦因為業主仍肯減價,始吸引買家承接。如剛成交的元朗PARK YOHO 32A座低層E室,實用面積254平方呎,開放式戶型,原業主於2018年以463萬元入市,現以268萬元沽出,呎價10,551元,單位於6年間轉手帳面虧蝕195萬元,期內樓價貶值42%。
PARK YOHO開放戶 268萬沽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指,上周香港銀行跟隨美國再度減息,直接減輕買家置業成本,吸引各區買家出動睇樓,惟議價空間略見收窄,買賣雙方需時傾價,相信二手交投會進一步加快。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本港大型銀行跟隨美國減息,兩個月間累減0.5厘,由於供樓更趨划算,增加入市動力,加上同期未有全新盤應市,使部分購買力回流二手,由於美國年底前仍有機會減息,加上多個新盤仍部署推售,料整體一、二手交投將維持活躍水平,二手樓價第四季更有望上升。
在未有大型新盤推售下,過去周末一手暫錄約61宗成交,按周回落3成,其中包括將軍澳日出康城PARK SEASONS,昨日展開新一輪銷售,即日沽約10伙。
會德豐地產與港鐵 (00066) 合作的將軍澳日出康城PARK SEASONS,單日錄得10宗成交,包括7伙1房戶及3伙2房戶,當中更錄1組大手客購入3伙1房單位,涉資約1,395.7萬元。發展商稱,買家以將軍澳、九龍東年輕分支家庭客為主,整個SEASONS系列累售929伙,套現近58億元。
大手客購PARK SEASONS三伙
同系啟德DOUBLE COAST I,亦新錄2宗成交,其中一個單位為第3座19樓L室,1房間隔,實用面積320平方呎,成交價555.9萬元,呎價17,372元。
另泛海 (00129) 發展的元朗洪水橋滙都I,周末連錄10宗成交,涉及金額逾4,580萬元。今批成交單位均為2房戶,實用面積426至450平方呎,成交價介乎逾441.4萬至546.84萬元,成交呎價由10,146至12,233元。當中,售價及呎價最高單位為1座12樓B07室,實用面積447平方呎,以546.84萬元沽出,呎價約12,233元。
而過去周末兩日(9至10日),一手市場暫錄約61宗成交,較上個周末約87伙,按周跌約30%。
豪宅市場持續暢旺,由信置 (00083) 及中電 (00002) 合作發展的何文田ST. GEORGE'S MANSIONS,周末最新售出2伙大宅,套現逾1.7億元,售出單位包括2座20樓A及B單位,總實用面積3,740平方呎,呎價約46,471元。項目11月已售出7伙,吸金逾5.5億元,而至今累售89伙,總套現逾80億元。
另外,嘉里 (00683) 旗下的九龍緹外,上周六亦標售出第6座1樓A室分層大宅,實用面積為3,787平方呎,屬4房4套房另加雙工人房間隔,以1.8億元連1個車位成交,呎價約47,531元。
減息帶動買家入市氣氛,減價、蝕讓放盤尤其獲買家追捧,當中有持貨未及2年的屯門大興花園,轉手帳面蝕讓近1成。
市場消息指,新近成交的屯門大興花園2期9座中層F室,實用面積447平方呎,2房,早前開價390萬元,新近獲區內公屋分支家庭客議價至380萬元承接,呎價8,501元。原業主於2023年1月以419萬元買入,持貨僅1年多,轉手帳面蝕39萬元,樓價貶值約9.3%。
屯門市廣場高層 蝕153萬售
而同區屯門市廣場8座高層H室,實用面積363平方呎,業主累減45萬元,以385萬元沽售,呎價10,606元。據悉,買家已睇樓兩個月,逢假日必出動睇樓,累睇超過30間,首度轉至屯門市廣場,即遇到心儀單位,並即場還價承接。
原業主於2020年以538萬元購入,4年間轉手帳面蝕讓153萬元,蝕幅約28%。至於位處屯門新墟單幢樓安麗大廈高層A室,實用面積249平方呎,原業主於2019年以330萬元購入,現獲外區客以198承接,單位5年間帳面貶值4成,若同類單位放租,市值租金約9,000元。
另外,沙田九肚山玖瓏山,套3房戶持貨10年仍難逃蝕讓離場。成交為傲瓏閣1座中層B室,實用面積958平方呎,套3房連工人套房,議價後以1,050萬元沽出,呎價10,960元。區內客見單位質素高,價錢合理,即購入自住。而原業主於2014年以1,287萬元購入單位,持貨10年,轉手帳面虧蝕讓237萬元,期內樓價貶值18%。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周五在深圳,向香港工商界提出,要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加快旅遊業升級,並要求香港一定要繼續在「港」字上,做好文章,建設好陸、海、空三個「港」。
港澳辦網站昨晚刊出夏寶龍上周五與香港工商界座談的新聞稿,指夏主任與出席的29位香港工商界代表深入交流。夏寶龍表示,當前香港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香港發展面臨不少挑戰,也迎來新的機遇;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應當勇於擔當、挺身而出。
「港」字做好文章 提4具體要求
夏寶龍舉例時,提出了4項具體要求:1.一定要在「港」字上做文章,建設好陸、海、空三個「港」;2.創新已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產業規模;3.要想方設法加快旅遊業態升級,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綫和263個島嶼,根據實際發展康養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郵輪旅遊等;4.面對外部勢力持續對香港抹黑攻擊,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要發揮國際聯繫廣的優勢,積極舉辦各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更多外國友人來港實地考察,親眼見證香港的活力與魅力。
他又向商界提出「六個需要」,包括:1.堅持以港為家、倚港興業,鞏固提升香港傳統優勢;2.開拓創新,為香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3.堅定支持特區政府,共同推進落實長遠發展規劃,為香港拓展發展新空間;4.堅守企業社會責任,為增進民生福祉多作貢獻;5.堅定愛國護港,面向海外講好香港故事;6.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在貢獻國家的同時推動香港更好發展。
港銀行再跟隨美減息,恒基物業代理董事及營業(二)部總經理韓家輝認為,減息是樓市最大支持,在供平過租下,資金會轉投物業市場,預計2025年樓價有溫和升幅;集團今年底至明年計劃推6新盤,涉逾3,700伙。
近數年樓市下行,惟近期經濟開始復甦,加上減息周期開始,疊加內地及香港推出政策撑樓市,故韓家輝接受本報訪問時指,現正處於「轉角市」,未來市場趨正面,「近日所見一些新盤項目定價吸引,銷情均見理想,能釋出購買力,加推單位亦見有加價,相信市場信心逐步回穩。」
在眾多利好因素中,他相信,減息是樓市最大支持。本港銀行上周跟隨美國減息0.25厘,最優惠利率(P,Prime Rate)由5.625厘,下調至5.375厘,實際按揭息率由3.875厘減至3.625厘,將令小業主供樓負擔減輕。
供樓平過租 利吸投資者入市
韓家輝認為,近兩年樓價下跌,很大情度因息口高企,並維持了一段長時間,故現處於減息周息,除供樓負擔減輕之外,不少市民的定期存款,均轉投物業市場。「近期出現一個現象,為定期存款到期後,市民會取出轉投地產市場,未來息口仍有機會下調,相信會轉為物色心儀樓盤。」
同時,供樓平過租情況將持續。韓家輝預期市場陸續出現轉租為賣,加上財富效應下,料租售市場均向好。
至於租金於過去兩年已出現升幅,他相信,需求帶動下,租金仍會向上,亦會吸引投資者買樓收租,「政府大規模招攬人才,除高才通外,亦有家族辦公室政策、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加上放寬至7成按揭,相信可逐步吸引買家入市。」
他又估計,明年全年樓價可有單位數字升幅,但同時亦要留意外圍因素,如美國新總統對華政策及地緣政治風險。
另外,政府一直完善置業階梯,助年輕人上車,預計今年一手成交較去年(約10,500宗)上升5成,而上月(10月份)成交量約3,000宗,相信今年會續旺,料一手成交量走勢向好。
啟德新項目成焦點 涉逾2千伙
他透露,截至11月1日止,集團今年銷售逾1,700伙,與去年相同;套現約140億元,略高於去年全年137億元。而今年底至2025年計劃推6新盤,涉逾3,700伙,包括兩個逾千伙項目,焦點之一為合作項目的啟德第4A區2號項目,亦將是市場焦點,項目提供約2,000伙。
「集團看好啟德Park Peninsula的發展,因屬市區大型發展項目,區內配套成熟,包括:郵輪碼頭、中央公園、11公里海濱長廊、體育園等相繼建成,跑道區更三邊臨海,將成為香港一大地標,市場已絕無僅有。」韓家輝說。
另一焦點為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涉約1,000伙;此外,有多個重建項目亦會登場,包括:山頂盧吉道大屋、九龍城南角道、灣仔活道項目,以及大角咀利奧坊系列第6期等。他指出,新盤推售時間,則要視乎預售樓花同意書審批進度。
在規劃與發展項目的同時,恒地 (00012) 致力開創可持續發展,以「環保為地球」、「創新為未來」、「關愛為人群」以及「誠心為社區」為4大驅動要素。未來會優化住宅質素與舒適度,提升生活幸福感。
不斷將新元素 注入新項目
恒基物業代理董事及營業(二)部總經理韓家輝指出,ESG(環境、社會及管治)是集團非常重視政策,亦是集團發展大方向,而每個項目均會花心思,並聘請專員進行很多推廣及研究。
而設計上亦投放資源,每個項目會安排團隊去外國取經,亦留意本土潮流,無論用料、設計、藝術,會不斷將新元素放入新項目內。「集團會跟住客進行交流,了解其需求及提供意見,希望下個項目可以投放更多優質元素,力臻完美。」
啟德天瀧 綠化空間約3成
他續說,未來繼續研究及引入新科技,融入住宅項目或物業管理系統,致力提升住戶的生活體驗。引入住宅物業移動應用程式,讓住戶輕鬆預訂會所設施、呼叫電梯等,無縫體驗住宅設施。
以現正熱賣的啟德天瀧為例,項目獲綠建環評(BEAM PLUS)(新建建築)「暫定金級」認證,為配合電動車趨勢,配備逾400個智能32A充電車位,有約3成綠化空間,在戶外園林引入多種植物品種,為項目增添清幽自然氣息。
利奧坊‧首隅 延續藝綠概念
另一項目大角咀利奧坊‧首隅,則延續藝綠設計概念,引入珍稀植物,揉合藝術及天然元素,讓每一棵植物都化身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例如「天空之森」的綠藝建築設計由6棵和順樹環繞作天然屏風,營造城市中的靜謐綠洲,富景觀綠化,提升空氣質素,降低熱島效應。
集團亦屢獲獎項,已獲得超過170個認證,印證集團Sustainability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包括:81個綠建環評認證(BEAM Plus)、19個建築環境評估法(BEAM)認證和18個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認證、26個WELL健康建築標準認證、10個中國綠色建築設計標識認證(GBDL)、4個TRUE零廢棄物認證、1個中國綠色建築標識(GBL)認證和9個中國健康建築設計標識認證等。
恒基物業代理董事及營業(二)部總經理韓家輝指出,在增加土地儲備方面,集團未來對每幅用地均會作出研究,並視乎市況,若果乎合集團發展策略亦會考慮參與競投地皮。
擁約4510萬呎新界土儲
截至2024年上半年,集團在港持有約2,350萬平方呎土地儲備(以自佔樓面面積計算),當中約1,260萬平方呎為待發展/發展中之物業及已建成主要存貨的樓面面積。
而截至2024年上半年,集團擁有約4,510萬平方呎新界土地儲備(以自佔土地面積計算),包括位於北部都會區約3,840萬平方呎。
他指出,除住宅項目外,集團過去亦購入多個非住宅項目,如中環兩個大型商業項目,以及尖沙咀中間道商業項目,在非宅宅樓面發展持貨亦重。
教育行業續於商廈市場擴充樓面,消息指,九龍灣金利豐國際中心逾2萬平方呎樓面,獲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租用,呎租約20元。
市場消息稱,九龍灣宏照道19號金利豐國際中心錄得租務成交,涉及樓面分布7、8及9樓,面積合共約23,297平方呎,以每平方呎約20元租出。
消息透露,新租客為HKU SPACE(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翻查資料,HKU SPACE的九龍東分校,位於九龍灣宏開道,校舍樓高13層,設有50個不同面積的課室,包括高層空中花園、中庭設計等。是次租用的金利豐國際中心,位置上亦鄰近該校舍,相信作後勤辦公室。
翻查資料,近年HKU SPACE有擴充樓面,包括2021年向新世界 (00017) 購入長沙灣甲級寫字樓項目荔枝角道888號(現稱南商金融創新中心)5樓全層,面積24,044平方呎,涉約2.88億元沽出,呎價約12,010元,另亦租用同廈其他單位,總樓面多達逾6.5萬平方呎,去年正式使用,該機構去年表示,HKU SPACE全港使用樓面中,自置物業及租用物業各佔約一半。
近期不少教育機構擴充樓面,並租用東九龍商廈樓面,如觀塘宏利金融中心全層3.1萬平方呎樓面,以每平方呎約20元租出,租客為香港科技大學,該大學去年亦租用觀塘全新甲廈The Millennity近4萬平方呎樓面。
大鴻輝中環商廈放售 意向11億
另外,由大鴻輝興業、「舖王」梁紹鴻持有的中環全幢商廈尚至醫療大樓,現時以連租約形式放售,意向價11億元,屬於梁紹鴻近年放售最貴重物業之一。
尚至醫療大樓位於皇后大道中122至126號,地盤面積約3,003平方呎,為樓高19層商廈,其中地庫至3樓為商舖用途,而5樓至19樓則為辦公室用途,每層建築面積約2,140至2,543平方呎,總建築面積約46,607平方呎,以現狀連租約出售。第一太平戴維斯大中華首席執行官李偉文指,物業意向價為11億元,現時每月總租金收入約368萬元,物業出租率達100%,分別由銀行及醫療機構租用。第一太平戴維斯投資部首席資深董事溫武忠則指,是次物業料將吸引大量本地家族,內地企業及跨國公司的垂青。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於研討會時指出,九龍東商業總樓面面積倍增至目前超過4,000萬平方呎。對於政府推商業地步伐,她指出,政府做事會按部就班,視乎商業樓面供應,適時穩妥推出市場。
甯漢豪出席九龍東發展研討會時稱,九龍東的商業總樓面面積,在過去12年間增加約1倍至目前超過4,000萬平方呎,連同興建中及已規劃的部分,將進一步增加至約4,300萬平方呎,規模可媲美中環核心商業區。
不少工廈未重建 籲加快活化
觀塘及九龍灣的商業機構,現時從事銀行、金融及保險業、地產及專業商業服務的數字,是2011年統計的近4倍,甯漢豪指,行業組合逐步確立第二個核心商業區的定位,九龍東的跨國公司數量亦不斷增加。
甯漢豪提到,近期社會有聲音指出,本港商業樓面面積已很多,暫時不要再推出,她強調政府做事會按部就班,視乎商業樓面供應,適時穩妥推出市場,外界可以放心。
至於九龍東的活化工廈項目佔整體逾5成,甯漢豪認為,九龍東仍有不少工廈未改裝及重建,有待發掘潛力,鼓勵業主因應有寬免而加快活化工廈。
上月(10月)國慶黃金周帶動零售氣氛,加上品牌趕聖誕新年旺季前開業,據中原(工商舖)統計,10月商舖市場共錄得約323宗租賃成交,按月增近2成,涉及金額3,091萬元,則按月近3成。
共涉資3091萬 按月升3成
中原(工商舖)資料顯示,10月份錄得323宗的租務成交,較9月份約271宗上升約19.2%,按年則微跌約4.2%。至於成交金額計算,10月商舖租賃成交共涉資3,091萬元,按月升約29.5%,按年則跌約16.9%,而以舖位成交面積而言,10月涉及的租務成交樓面約46.8萬平方呎,較9月份的34.4萬平方呎,按月多出36%,按年則輕微下跌約8%。
中原(工商舖)商舖租賃部高級區域營業董事何潔釵表示,內地零售及飲食品牌繼續進軍香港,近月市場錄得多宗矚目租務成交,其中內地網購品牌淘寶預租進駐尖沙咀廣東道中港城商場2樓全層,涉及月租約50萬元;此外,尖沙咀金馬倫道17號B號舖,獲內地新興茶飲店「一點點」承租,月租約11萬元。
她分析,在租金大致回調下,更多新興品牌願意進軍香港市場作試金石,相信多個內地知名品牌積極落戶,有助改善零售市道氛圍,預料11月份租務氣氛繼續向好,租務交投價量將維持穩中向上的局面。
貨倉空置率突上升,令租金出現跌幅,世邦魏理仕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工業及物流部執行董事兼主管黎尚文認為,明年乏新供應,而網購盛行下,電商旗下物流業務,對貨倉需求上升。
回顧第三季工業市場,據世邦魏理仕報告指,倉庫空置率上升0.47個百分點至8.4%,屬近年新高,主要由於荃灣、屯門、元朗及沙田空置率增加。
黎尚文稱,過往空置率多徘徊在4至5%,而今年突上升,主因位於機場附近的「菜鳥智慧港」投入使用,樓高12層,提供逾400萬呎儲存空間,故令市場供應上突增加,「明年貨倉乏新供應,相信空置率在新吸納情況持續而下降。」
租金方面,倉庫租金持續下跌,按季下跌1%,為自2020年第四季以來的第3次季度跌幅。他指出,今年整體新租務成交回落,以往平均每季100萬呎新租務,而疫情期間網購盛行,吸納高達約150萬呎,而最新一季僅約60萬平方呎吸納,「企業對後市仍抱審慎態度,但沒有縮減樓面,企業想盡量留低,故今年以續租為主,而新供應的業主叫價較大彈性,令整體租金輕微下跌,預計今年整體租金跌約5%。」
需求上,他提到個別行業需求放緩,如零售業因市道關係非常審慎,令對貨倉樓面擴充意慾較低。
今年63%租賃 物流公司帶動
數到較積極行業,今年電動車連環出手,租用大型物流中心、工廈及地廠。黎尚文相信屬於行業換車的高峰,未來擴充上或會放緩。至於最具動力行業定為物流,他提到,近季貿易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貿易及物流業的業務收益按年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迄今63%的租賃量由物流公司帶動。
網購盛行下,阿里巴巴 (09988) 近年積極增強香港業務,包括旗下菜鳥開通本港快遞服務,負責人早前表示,近年公司正加大對香港分部的投資,包括加大對車隊及倉庫投入,現在港設有近20萬平方呎自營倉庫、自營物流網絡中有約700個自提點。如早前石門利豐中心全幢,總樓面約48.73萬平方呎,以約18億元成交,呎價約3,694元,新買家為京東產發。黎尚文認為,隨着全球息口開始下降,商業勢頭將改善及有利全球貿易。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將確保貿易暢順,並為香港物流業提供支援,預計倉庫需求將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增長。
數據中心負租力強 具潛力
另外,他指出數據中心近一年租賃亦理想,包括美國大型企業為配合AI業務,在港租用數據中心。他料數據中心仍會持續吸引業主投資,「數據中心營運商負租力強,呎租至少近40元,並會簽署長租約,故未來仍具發展空間。」新供應上,嘉民早前表示,荃灣旗下的工業物業改建並轉型為一個50兆瓦的數據中心設施。
其他新需求方面,政府新政策亦會帶來新需求,因政府致力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涵蓋1,500公頃現正使用的棕地,在未來10至15年間,有65%的棕地營運者需要搬遷,涉及超過1,000公頃分散的土地,相關搬遷重置活動將衍生3,100萬平方呎對不同類型工業空間的潛在需求,「原租用鐵皮倉的企業,例如近期一家日資企業,原使用鐵皮倉作放置機動遊戲等器材,近期亦轉租葵涌貨櫃碼頭樓面。」
地區發展上,世邦魏理仕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工業及物流部執行董事兼主管黎尚文指,粉嶺區提供面積較細的全幢工廈,適合用家承租,加上有新項目提供,故發展更為理想。
數年前粉嶺吸引不同財團入市,如2020年積極發展數據中心的佳明 (01271) ,購入粉嶺安居街3號地皮及粉嶺安全街8號地皮,面積分別約17,900及19,100平方呎,興建數據中心。2021年外資基金Silkroad斥資3.21億元,買入安全街10及12號的堅達中心,呎價約3,580元。
黎尚文稱,粉嶺地理上鄰近內地,適合中港業務相關行業,而區內數年前獲多路財團發展新項目,近期相繼落成,發展前景不俗。
細全幢工廈 合單一租客
需求上,物流業亦連環追捧區內工廈,如第三季最大的交易,涉及順豐供應鏈租用豐樹粉嶺倉庫的137,400平方呎,以及粉嶺堅達中心97,800平方呎,「由於粉嶺擁數十幢,面積5萬至10餘萬平方呎全幢工廈,正合單一租客承租全幢,可享一定私隱度,故該區租務理想。」
未來新需求方面,黎尚文認為,施政報告中亦有利好工廈需求,例如降烈酒稅,亦少許帶動倉庫需求。長遠而言,他認為香港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香港有低稅制等優勢,若可吸引外地藥廠來港發展,亦可吸引世界不同專才來港進行研發,既可吸納不少工業樓面,並可建立生態圈,新產業可助香港經濟長遠發展。」
過去一周又出現影響環球財金市場的重大事件,其一自然是美國聯儲局的議息結果,一如市場預期減息0.25厘。
不過,較令人感到驚喜的是,本港大型銀行意外地「跟減」0.25厘,減幅已經連續兩次高出市場預期,並於短短兩個月間累計減息半厘,而按揭利率將會由9月初4.125厘減至最新3.625厘,相信有助為本港樓市注入新動力,加速樓價回穩,並刺激住宅物業的交投。
今次本港按息意外再減0.25厘,令業主供樓壓力有所紓緩。以樓按貸款500萬元為例,並以30年還款期計算,最新P按息率為3.625厘,每月供款約22,803元,較9月18日未宣布減息前的P按息率為4.125厘相比累減半厘,每月供款減少1,429元,在供樓負擔下降下,勢令置業上車更為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美國的加息周期內,香港先後5次加息,加幅為0.875厘,換句話說,今次連續兩次超預期的減息後,減幅已達加幅的一半以上,幅度絕對不低,相信可為樓市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租金續升 細單位回報3.8厘
另一方面,減息後的按揭利率已經較最新9月份差估署A類私宅租金回報率3.7厘更低,加上租金節節上升,根據美聯「租金走勢圖」,9月份以實用面積計算的私人住宅平均呎租報約37.9元,連升7個月及創5年新高,令不少細單位物業出現「供平過租」,勢吸引用家進一步「轉租為買」。
息口走勢以外,上周美國總統大選同樣是全球聚焦的重點,最終前總統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事隔4年後再次入主白宮,再度登上總統的寶座。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哪個當選總統,都會持續「保護主義」政策,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同時,政局變化對投資市場的影響,往往相對短暫,所以大選結果對樓市的影響,早已被市場消化。
與此同時,上周另一重點議題,是日前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刺激經濟措施,公布規模約10萬億資源化解地方政府債務,以助市場解燃眉之急,亦大致符合市場預期。
個人估計,在市場不明朗因素盡去,以及眾多利好樓市因素支持下,預計第四季樓價有望回升約3%,全年跌幅將收窄至5%內。至於交投方面,預期第四季成交量將超越原先預期,整體將「拾級而上」,估計一手成交量有望升至5,500宗,按季急升逾1.3倍,並創自2019年第二季後的5年半新高;同期二手住宅成交量有望同步上升,挑戰1.15萬宗,按季升約3成,創7季新高。
金管局最近公布今年第三季的負資產宗數高達40,713宗,按季增加超過1萬宗,較第二季更激增34%,創下21年新高的紀錄,令香港人十分關注本地樓市的最新情況。
截至9月底,負資產個案未償還貸款金額為2,075億元,佔整體住宅未償還按揭貸款比率11.06%。然而,香港在2003年沙士時期相關負資產宗數是106,000宗,涉及未償還貸款金額為1,650億元,換言之,最新負資產個案所涉及貸款金額相比2003年還要高。
從負資產宗數來看,現在的4萬宗比起2003年10萬宗相差很遠,但是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金管局的負資產宗數並沒有計入發展商及財務公司的二按個案,因此他估計實際負資產數目可能高達8萬宗,遠遠高出政府公布的數字,情況確實令人非常關注以至擔憂。
涉銀行職員住屋按揭貸款
筆者亦有朋友詢問有關負資產情況的問題。友人說住宅樓價在第三季只是下跌了4.8%,哪為甚麼負資產個案會急增超過一萬宗呢?筆者認為,這都是因為上述個案主要涉及銀行職員的住屋按揭貸款,或者是選用按揭保險計劃的貸款,因此只要樓價下跌10%至15%,他們便會通通列入負資產個案,但是事實上業主只要按時供樓,銀行是不會call loan,亦不會讓銀主盤數目急增。
由於物業的市值低於原先用來購買物業的借款的負資產現象,通常在物業價格普遍下跌後發生。雖然現時負資產個案中的未償還貸款金額比2003年還要高,但是現時樓價是2003年沙士時期的四倍或以上,而2003年的樓價是從高位下跌65%。換言之,當其時業主就算跟銀行貸款一半,都會隨時跌入負資產行列。
故此,筆者認為現時樓市並沒有像2003年那麼慘烈,但是香港政府也應該密切關注相關負資產宗數的變化,而不應該等待其進一步惡化才遲遲出手。現在香港政府更應該配合國內的政策,一起穩住房地產,甚至推出一些刺激樓市需求的措施,防止香港負資產宗數不斷上升,否則便會影響外來人才入市的意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