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地產代理演義

高天佑 

地產代理演義

本地地產界近日最「引人入勝」的新聞,並非「雙辣招」在立法會過關,而是兩大地產代理之一的美聯(1200)又再爆發「兵變」,多名高層聯同機構股東組成「叛軍」,聲討大股東、主席兼創辦人黃建業。

昨天最新的劇情,是美聯另一位創辦人馮銳森重出江湖,加盟「叛軍」陣營,接下來肯定好戲連場。

本港近年出現一個新詞彙「地產霸權」,很多人劍指地產發展商,但忽略了地產代理行業,中原及美聯長期平分本地市場,香港目前還沒有兩家發展商擁有這種地位。

當然,地產代理是一個低度規管的行業,幾乎沒有政策上的門檻,任何人考到代理牌都可以自己開檔;中原及美聯今天的江山,是靠雙手打出來,並非來自壟斷。

美聯兵變 昔日戰友入叛軍美聯成立於1973年,兩位創辦人分別是黃建業及馮銳森,他倆跟中原的施永青和王文彥的發迹過程很相似,都是由一張寫字枱、一部電話做起。

但「黃馮」比「施王」更加親密,馮銳森曾說,當時他跟黃建業是「砂煲兄弟」,除了拍住上創業,放工後兩個寡佬更同居一室,連銀行戶口也是聯名的,親密過很多「同居情侶」。

這兩位「兄弟」雖然能夠共患難,但卻未可共富貴,於美聯上市後第3年(1998年)決裂、爭奪控股權。最後,黃建業引入台資僑福集團為第三大股東,成功擠退馮銳森,但此舉亦削弱了自己的持股比例,種下日後經常「宮廷兵變」及「被狙擊」的禍因。

馮銳森曾經透露,兩人在創業時有共識,君子協定大家「輪流話事」,起初的確實行「輪任主席」,每次任期約2年,但在美聯上市前夕,黃建業本來任期已屆滿,卻堅持再坐一會,之後就不肯再落莊,引發雙方決裂。

因此,馮銳森今次出山加盟美聯「叛軍」,並非商業博弈這麼簡單,背後夾纏着一大段恩怨情仇,馮氏可能像Mark哥般:「我要話畀人聽,我無咗嘅嘢,可以拎得番!」黃建業目前在美聯的持股僅16.7%,雖是最大單一股東,卻沒有壓倒性的控股權。

今次「兵變」以港島區前董事楊永健為首,聯同一批前線經紀,不滿黃建業「家族式管理」、「用人唯親」,矛頭直指黃建業扶持擔任集團副主席的33歲女兒黃靜怡。

「叛軍」獲得第三大股東APEX基金(持股7.6%)支持,昨天再有馮銳森加盟,若能夠說服其他小股東倒戈,不難讓美聯「改朝換代」,戲碼肯定劇力萬鈞。

中原老拍檔恩怨夾纏不清巧合的是,另一龍頭中原的兩位創辦人亦有類似恩怨軌迹,施永青與王文彥同樣相識於微時、合作創業、漸生嫌隙、最後鬧翻。

但這對拍檔偏向於管理概念不同的君子之爭,施永青主張無為而治,王文彥卻堅持細節管理(一個例子是兩人面試求職者所花的時間,前者最多用十多分鐘,後者卻可長達4小時);這種純粹理念上的爭持,亦屬本港營商史的一段佳話。

王文彥目前在中原的持股量仍跟施永青平起平坐,各佔45%股權,兩人近年還不時在公司春茗等活動上並肩而坐,繼續爭論他們的理念。

歸根究柢,地產代理是非常獨特的行業,不太講求學歷(除了「屋之島」)、經驗或輩份,只以業績論英雄,誰有本事「開單」,除可賺取個人佣金,亦能憑戰績擢升,由分行小頭目逐步成為一區的大將(董事);

可以說,兩大代理行的管理層幾乎全是戰功赫赫的武將,統領手下以萬計前線勇兵,而在他們上層的君主(主席),勢必要有很強的個人魅力、理念及風格,甚至要帶點草莽的梟雄性格。

這種品性適合於創業時期開山劈石,但坐擁江山後,未必容易駕馭,亦難以跟別人分管共治,決裂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後果。

12 Mar 2014

信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