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新盤搶客 上月二手交投續遜色

新盤搶客 上月二手交投續遜色

兩個大型新盤於4月份推售,分薄二手客源,拖累10大屋苑成交錄164宗,連續兩個月於低位徘徊。細價樓樓價爆升後出現回軟,沙田第一城樓價連跌兩個月,累跌近9%。

10大屋苑164成交 微升6%

本報統計10大屋苑4月份交投,錄約164宗成交,較3月份即金管局收緊按揭後首月錄得的155宗,僅略高9宗或升5.8%,反映新盤搶客,加上代理資源主攻一手,令4月份二手表現遜色。

樓價方面,4月份半數屋苑呎價下跌,跌幅由0.8%至4.2%不等。其中牛頭角淘大花園及沙田第一城樓價連跌兩個月,反映收緊按揭後,買家高價入市意慾減。

一城呎價12618 兩月累跌9%

樓價跌幅以沙田第一城較明顯,屋苑呎價由2月的13,824元,跌至最新的12,618元,兩個月累跌8.7%,另按月跌3.8%。美聯物業助理區域經理黃錦瀚表示,4月份屋苑兩房造價不突出,全屬435萬元以下,另3宗成交價跌穿400萬元關口。本月24宗成交,3房戶成交較多,佔9宗近4成,亦拖累屋苑樓價按月下調。

新盤貼二手價售,買家追價意慾減。目前沙田第一城兩房單位新增放盤叫價,已由以往450萬元起,下調至約430萬元水平,部分業主亦願意提供2至3%議價空間。

4月下旬將軍澳緻藍天銷情接近尾聲,部分向隅客回流二手。利嘉閣地產高級經理黃凱達指,鰂魚涌康怡花園下半月交投急升,過去10天錄得7宗成交,惟仍未能彌補上半月靜市,故全月錄12宗交投,較3月僅多1宗。個別單位以高價沽,如H座中層15室,實用面積531平方呎,成交價750萬元,呎價14,124元。

樓價仍屬10大屋苑中最平的天水圍嘉湖山莊,4月屋苑呎價升約3.4%,平均呎價報7,700元。本月屋苑3房單位樓價向好,呎價貼近兩房價水平,如景湖居4座高層D室,實用面積544平方呎,以450萬元沽,呎價8,272元。

用家主導 本月成交料升1成

二手交投淡靜,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指,自金管局收緊按揭後,新盤成買家首選,加上復活節長假因素下,令二手交投減。惟上周末10大屋苑交投已好轉,料5月交投會增加。

另外,中原地產統計10大屋苑4月份錄得180宗成交,按月減少2.7%,另8個屋苑呎價回落0.2%至2.9%。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認為,將軍澳大型新盤緻藍天已搶去逾千伙購買力,令二手表現受壓。收緊按揭對上車客影響大,間接令部分細價屋苑呎價下調。他估計5月二手交投會升1成,用家主導大市,樓價不會再大升。

撰文:文倩婷

1 May 2015

經濟日報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代理走位搶豪宅客


代理走位搶豪宅客

2015-04-27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豪宅盤大旺,不少豪宅代理亦忙於跑單,多個赤柱盤連環推出,迅即成為市場焦點,其中,有些原本從事工商鋪的代理亦紛紛加入戰團,更成功引介客戶入市,由於不少超豪宅有向隅客,亦吸引區內新盤加快部署。
        
         有代理指,近日更有不少物業簡介會,由於最新市況熾熱,參與代理人數亦活躍起來,當中不少更有原本投資股票資金,擬獲利後分散至物業市場。近日股票市場出現大牛市,加上游資流入本港,令豪宅交投有所升溫,當中尤以港島南區及山頂一帶豪宅受捧。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緻藍天向隅客 轉投康城二手

緻藍天向隅客 轉投康城二手

將軍澳緻藍天全盤1,648伙半個月極速獲承接,大批向隅客即時回流同區二手市場,過去兩天單計日出康城便錄得近10宗成交。料短期內可帶動區內二手氣氛轉活。

其中領凱9座高層RD室,業主於2011年以830萬元購入,年初時放盤叫價960萬元,惟一直未能售出,受區內接連有新盤低價推售影響,早前減價至900萬元,周日遇到實客洽購,再減10萬元,以890萬元售出,累積減幅達7%。

原業主是次易手帳面獲利60萬元,不過扣除購入單位時的釐印費(31萬元)及代理佣金等雜項支出,估計實質獲利約20萬離場。

加快入市 850萬購領峯4房

中原高級區域營業董事李玉祥指出,緻藍天以低市價推售,牽動不少區內換樓客出動,不少準買家在參觀緻藍天示範單位後,也有到區內二手單位了解詳情,故上周日最後一批緻藍天單位沽清後,該向隅客入市決定較快。

其中一名緻藍天準買家,周日揀樓機會落空後,即時以850萬元,購入領峯6座中層LA室,實用面積987平方呎,屬於4房大單位,若緻藍天同類單位售價約830萬元,與二手相差不遠,故該名買家即時落實轉投二手市場。

將軍澳供應足 二手價難急升

李玉祥指出,緻藍天最後一輪推售收票仍逾萬張,估計市場仍有逾1,000組實客未能成功選購心水單位,當中有一半為區內客,故有信心該批向隅客短期內會進一步帶動區內二手市場的交投氣氛。

至於樓價方面,李氏坦言,始終同區仍有不少新盤可供發售,例如帝景灣、峻瀅2期等等,故即使大批向隅客短期內出動睇樓,也未能即時推動二手樓價急升。

另外,美聯物業董事郭玉滿透露,領峯7座高層LD室,實用面積719平方呎,昨日以675萬易手,新買家也為緻藍天向隅客。

事實上,由於日出康城數個屋苑均以大單位主導,大單位造價難以短期內改善,反而兩房細單位則有機會。例如首都5座高層LC室,實用面積519平方呎,兩房間隔,日前以553萬元易手,呎價10,655元,屬同類單位呎價新高紀錄。

維景灣畔3房 1100萬元易手

另外,美聯物業蔚藍灣畔分行首席高級營業經理林振聲表示,將軍澳新盤受捧,部分客戶入市區內二手屋苑,例如維景灣畔1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約781平方呎,屬3房間隔,獲同區換樓客以1,100萬元承接,實用呎價約14,085元。新買家認為屋苑規模及配套不俗,遂承接自用。

據了解,原業主於2000年3月以約429.1萬元購入單位,是次轉手帳面獲利約671萬元,升值約156%。

至於其他區,奧運站柏景灣7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466平方呎,剛以約848萬元易手,創屋苑兩房單位造價新高紀錄。

原業主於2005年以約311萬元購入,持貨10年獲利537萬元,期內升值1.7倍。

撰文:黎煥成

21 April 2015

經濟日報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持牌地產代理3.59萬 月增272人 兩年半最大升幅 競爭趨激烈

持牌地產代理3.59萬 月增272人

兩年半最大升幅 競爭趨激烈

地產代理監管局公布代理持牌人數,最新報3.59萬人,按月增加0.76%,屬於近兩年半來最大單月增幅,當中以前綫代理增長最多。分析認為,與新盤銷售增多,加上代理行競爭激烈有關。

新盤銷情暢旺 代理行紛擴軍

地產代理監管局截至3月底數字顯示,持牌代理人數最新報35,859人,屬於近16個月新高,按月增加272人或0.76%,增幅亦是近兩年半以來最高,反映代理業擴充情況有所加快。

當中前綫營業員牌照增長較為明顯,最新為19,197人,按月增加230人或1.2%,自去年底開始至今已經連升4個月,累積增加355人;而俗稱中大牌或E牌的代理(個人)牌照16,662人,按月增加42人或0.3%。

至於反映代理行分行數目的營業詳情說明書數目,亦錄得增長,按月增加10份至6,329份,幅度0.2%;而公司牌照則逆市下跌,按月減少7份至3,189份。

代理人數持續增加,相信與近期發展商積極推盤,新盤銷情暢旺,加上面對內地代理行Q房網進軍,各大代理行紛紛擴軍增聘人手有關。

中原員工近5千人 歷史新高

美聯(01200),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認為,代理人數增多與Q房網關係不大,相信是近期一手盤增長,所以各大行增聘人手,而該行計劃上半年增聘800人,至今已經成功聘300至400人,以及新簽13間分行。

另一龍頭代理中原,亞太區總裁(住宅)陳永傑指,近期市況好,前綫代理「搵到食」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入行,現時前綫連同後勤人員近5,000人,屬於集團歷史新高,估計年底前或再增加10%至5,500人。

近期積極擴充Q房網方面,Q房網香港董事總經理陳坤興相信,代理人數增多與公司增聘人手關係不大,至今該行已經開設20多間分行,估計3個月內能增至50間,會因應開舖情況而加快增聘人手,相信年內能夠達到80至100間分行。

至於另外兩大代理行,利嘉閣及港置早前亦透露擴充計劃,當中利嘉閣計劃今年將增加兩成人手,共500人,並會投放資源擴大IT部門;而港置亦計劃增聘100至200人,主攻新界及港島新盤。

撰文:余敏欽

14 April 2015

經濟日報

十大屋苑周末成交僅6宗


十大屋苑周末成交僅6宗

一手新盤銷情大旺,由於發展商定價吸引,搶去二手市場不少購買力,令過去兩天二手市場繼續挨打,據兩大代理龍頭行中原及美聯的資料,十大屋苑兩天僅錄得6宗成交,按周大跌50%。

根據美聯資料,十大屋苑的6宗成交中,由3個屋苑包辦。其中,荔枝角美孚新邨共錄得3宗成交,表現已屬最佳;天水圍嘉湖山莊2宗,餘下1宗由鰂魚涌太古城的新高成交造出。美聯物業首席高級營業經理吳肇基表示,太古城景天閣低層A室,實用面積592方呎,以1038萬元成交,創屋苑兩房單位成交價新高,呎價1.75萬元。另外7個屋苑,包括受焦點新盤影響的觀塘麗港城及將軍澳新都城,齊齊「捧蛋」。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嘉湖山莊3宗成交最多,沙田第一城、東涌映灣園及鴨脷洲海怡半島各錄得1宗。利嘉閣地產統計周末十大屋苑共錄10宗成交,按周升4宗。

14 April 2015

信報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北角半山珊瑚閣2100萬易手


北角半山珊瑚閣2100萬易手

2015-04-07

        (星島日報報道)豪宅名廈交投平穩,中原副分區聯席董事林志達表示,北角半山珊瑚閣錄得成交,屋苑A一座高層一室,面積一千一百七十三方呎,屬三房間隔,外望郵輪碼頭全海景,獲同區換樓客以二千一百萬元連車位承接,呎價一萬七千九百零三元,屬市價成交。
        
         據悉,原業主於○八年七月以一千一百一十八萬元連車位購入,持貨六年多,現轉手帳面獲利九百八十二萬元,期內升值約八成八。
        
         港置高級聯席董事曹永達表示,灣仔東曦大廈低層B室,面積約四百六十九方呎,連約一千八百七十八方呎平台,獲投資者以約一千三百三十八萬元承接,呎價約二萬八千五百二十九元。
        
         據悉,原業主於○三年九月以約一百五十萬元購入,持貨約十二年,現轉售帳面獲利約一千一百八十八萬元,升值近八倍。
        
         港置分行分區董事林文奇表示,北角海天峰一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九百三十五方呎,套三房間隔,以每月約六萬元租出,實用呎租六十四點二元,屬區內近期罕有「大租」之一。租客見全屋有裝修兼外望全海景,且同類型租盤寥寥可數,故即睇即決定承租。業主於○三年七月,以約七百八十八萬元購入上址。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新界成重鎮 元朗西貢涉萬伙

新界成重鎮 元朗西貢涉萬伙

明年供應量集中新界區,單是元朗、西貢兩區已經佔整體落成量一半,涉及逾萬伙,當中8成仍未推售,勢必揭起新盤戰。

元朗明年5項目落成

差餉物業估價署預測數字顯示,將於明年落成的2萬伙住宅單位之中,以元朗及西貢(包括將軍澳)兩區供應最多,分別佔26%及24%,合共涉及逾萬單位,其中10個項目仍未推售涉及逾8,000伙住宅。

供應量最多的元朗區,明年將有5個項目落成,主要由長實、新地(00016)兩大發展商持有,單是新地Grand YOHO Development、錦田沙埔峻巒,合共已經涉及4,721伙,估計發展商將分階段逐步推售。

將軍澳供應續湧現

由於長實現時同區持有前元朗邨安寧路項目(涉1,129伙),同樣以中細型單位為主,有機會與新地揭起新盤戰。

至於西貢區供應,則主要集中在將軍澳區。政府過去幾年批出多幅將軍澳南用地,供應陸續湧現,區內7個項目涉及4,257伙,當中嘉華(00173)嘉悅、新地天晉IIIA、天晉IIIB及會德豐THE PARKSIDE已經推售。

至於餘下3大新盤或於今年推出,引起同區新盤戰,當中長實 峻瀅II(涉872伙),將主打2房細單位,與信置(00083)等帝景灣(涉536伙)戶型相近,預計發展商在定價及策略上將有不少挑戰。

此外,新世界(00017)西貢清水灣道THE CLEARWATER BAY(涉680伙),預計亦將於今年推出。

撰文:余敏欽

2 April 2015

經濟日報

明年私樓2萬伙落成 6成待售

明年私樓2萬伙落成 6成待售

去年空置率3.8% 17年新低

去年私宅空置率錄3.8%,創17年新低,惟明年私樓預測落成量達2萬伙,按年增5成,創04年以來11年新高,當中逾6成單位,涉1.3萬伙待售,有助紓緩樓價升勢。

根據差估署公布的《2015年物業報告》初步數字,明年私人住宅預測落成量達20,140伙,將較今年預測的1.33萬伙增加52%,創2004年以來11年新高,亦是首次達長遠房屋策略定下平均每年1.9萬伙私樓房屋供應目標。

中小戶涉1.8萬伙 佔91%

至於實用面積於1,076平方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就佔整體落成量91%,涉及約1.83萬伙,按年增加8成,亦是2004年以來新高水平。

該署透露,明年落成的新樓之中,逾7成位於新界區,將會較今年的50%為高,尤其元朗、西貢(包括將軍澳)兩區供應最多,分別佔26%及24%,合共涉及逾萬伙新盤。

元朗區3大新盤 最為矚目

本報粗略統計,將於明年落成的新盤之中,至少19個仍未推售,合共涉及約1.27萬伙,估計將於今年推售,當中以元朗區3大新盤,包括長實前元朗邨限呎地(涉1,129伙)、新地錦田峻巒(合共涉約3,300伙),以及同系Grand YOHO Development(2期)(涉1,394)最為矚目。

值得一提是,元朗Grand YOHO Development一期(涉1,114伙)等數個將於今年落成的新盤,至今仍未推售,整體今年可供推售的樓盤將多達1.57萬伙,相信可紓緩因供應短缺所引致的樓價問題。

去年空置單位 涉4.3萬伙

近年房屋供求緊張,物業報告顯示,去年私人住宅空置率僅3.8%,屬於近17年來首次跌穿4%水平,亦是追平97年3.8%低位,空置單位合共涉及4.33萬伙,當中7,130伙屬於新盤獲批入伙紙後,尚未正式交樓予買家所致,扣除該批單位後空置單位僅3.61萬伙,實際空置率只有3.2%。

當中中小型單位空置率更只有3.5%,屬於自1990年以來近24年新低,反映細單位需求熾熱;至於一向空置率較高的豪宅(實用面積逾1,076平方呎)方面,亦由2013年的9.7%回落至7.9%,減少1.8個百分點,屬於2001年以來新低。

撰文:余敏欽

2 April 201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