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地價收入半年度50億3載低
發展商淡市出手 上季佔款達96%
樓市偏淡拖累地價,以2023/24財政年度上半年度(即今年4月至9月,下稱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度)計算,總補地價收入只得50.19億元,創2020/21財政年度同期只有約44.21億元以來的3個年度同期低位。不過,近月部分發展商補地價的意欲轉強,帶動地政總署循換地等渠道取得的補地價收入按季反彈,今年7月至9月一季的補地價收入約48.45億元,佔上半年度的比例達96.5%,按季暴升約26.9倍。
地政總署數據顯示,今年7月至9月共有39宗土地交易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涉及金額共約48.45億元,相比起今年4月至6月只有約1.74億元,按季激增約26.9倍;相較2022年7月至9月的20.29億元,按年亦升近1.4倍。
不過,如果以財政年度比較,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度總補地價收入僅約50.19億元,較2022/23財政年度(上財政年度)同期在第五波疫情影響下錄得的58.44億元補地價金額,還要少約14.1%;與上財政年度下半年度(即2022年10月至今年3月)錄得的293.35億元相比,半年間更急瀉約82.9%。而無論以每半年度或者只以每財政年度的同期比較,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度的補地價收入,都是2020/21財政年度上半年度以來近3年(即6個半年)最少。
上季39宗來自土地交易個案
根據地政總署公布,今年7月至9月錄得的約48.45億元補地價,來自39宗土地交易個案,當中包括29宗契約修訂、9宗換地和1宗地段增批個案。地區分布方面,以九龍區佔16宗稱冠,12宗涉港島區地盤,新界區則有11宗。
新地(00016)於7月至9月的季度內,補地價取態最為積極,該季度內一口氣為兩個元朗區項目完成補地價,其中屬「跨代共居房屋」項目的元朗東成里地盤,以逾23.09億元完成補地價,項目位於元朗公路近黃屋村,佔地約3.27公頃,將可發展為商住項目,估計總樓面面積約80.6萬方呎,每方呎樓面補地價(樓面補價)約2865元。
至於位處元朗錦田公路和映河路交界、毗鄰爾巒的下高埔村重建項目,也由新地於該季完成約6.73億元的補地價,可建樓面面積約25.08萬方呎,樓面補價約2684元。
17 Oct 20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