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1年批17幅地 3成中資投得

1年批17幅地 3成中資投得

近期中資撑港樓情況明顯,過去一年政府批出17幅地,達3成投得地皮的集團具有中資背景,反觀本地財團出價審慎,對後市看法未及中資樂觀。

政府積極推地補供應,近一年政府批出17幅住宅地中,有6幅由中資發展商投得,部分地價更以略高於市場預期中標。去年5月,中信泰富以14.7億元投得馬鞍山落禾沙里地皮,樓面地價約6,502元,較市場預期上限高出8%,並創區內地價新高。

另一幅於去年9月批出的石硤尾大窩坪延坪道豪宅地皮,因項目亦受司法覆核影響,並涉及多項維修保育等工程,料對成本控制及施工進度難以控制,增加發展風險。該地雖吸引多間本地大型發展商入標,惟最終仍由世茂房地產以約70.2億元奪得,樓面地價約11,101元,符合市場預期。

內房北水南調 積極投地

內地經濟發展放緩,不少中資發展商順應「北水南調」,將資金轉移至香港投地發展。中資發展商隨着在本港售樓及併購物業發展經驗漸豐,以往夥拍本地大型發展商入標,改為獨資競投後,均可成功投得本港地皮。

如萬科置業(香港)近7個月內先後以獨資形式,涉資逾50億元取得兩地皮,分別為屯門第56區掃管笏路地皮,及深水埗福榮街商住地,估計兩幅用地總投資額高達約120億元。

隨着本港地產市道回落,政府3個月內出現兩地皮流標,充斥多項負面因素,本地財團均表示出價更謹慎,反而內房積極參與,未有影響於本港投地的意慾。

撰文:

鍾綺敏

13 Feb 20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