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每日地產要聞 16 Dec 2024

市場觀望本周美國議息結果,二手交投轉慢,10大屋苑12月上半月錄78宗成交,按月微升4%;樓價走勢各異,升跌屋苑參半,龍頭屋苑太古城呎價按月跌5.2%。業界指,多個節日影響入市氣氛,短期交投仍緩慢。

本報統計,12月上半月,10大屋苑累錄約78宗成交,按月同期增加3宗,升幅4%,樓市經歷10月旺市後,目前正值「回氣」階段,加上新盤同告轉慢,未能帶動整體氣氛,二手買家轉趨觀望,屏息等待本周四(19日)美國議息結果,令買賣膠着。

而10大屋苑中交投報跌居多,包括太古城在內共有6個,幅度由13%至50%不等,實質成交量按月僅跌1至2宗,變化不大,其中太古城雖下滑13%,但仍錄14宗成交,佔據榜首席位。

而交投報升屋苑有3個,包括美孚新邨、新都城及康怡花園。

其中康怡花園因上月同期基數低,12月上半月累錄9宗成交而大升3.5倍;美孚新邨亦因為有業主肯低價沽貨,吸引買家入市,上半月錄14宗成交,與太古城看齊。

康怡呎價12480 月跌6.9%最多

樓價方面,變化呈升跌參半局面,報跌屋苑中,普遍交投量較為活躍,樓價低走,如太古城實用均價14,118元,按月回落5.2%;而康怡花園則按月跌6.9%,最新報12,480元。

康怡花園期內是價格跌幅最大的屋苑,而近日亦連錄2宗極低層單位成交,包括L座低層15室,實用面積605平方呎,成交價710萬元,呎價11,736元,造價較銀行網上估價723萬元低2%。

美孚新邨月內2宗 呎價約7000

此外,美孚新邨月內有2宗實用呎價7,000餘元成交,因而拖低整體造價。該行促成2期吉利徑7號低層A室,實用面積705平方呎,3房間隔,向東南,望市景,屬遺產貨,最新僅以525萬元成交,實用呎價低見7,447元。

上半月入市進度十分緩慢,樓價則呈窄幅拉鋸。此外,本周中雖有美國議息,但緊接着是冬至、聖誕及元旦假期,買賣雙方都忙於度節及放假外遊,估計入市進度仍然相對緩慢。

另外,如果美國減息,香港也有跟隨,估計1月上半月的交投會回暖,但下半月臨近春節假期恐將再次轉靜,更明顯的復甦可能要在2月份才出現。



節日氣氛漸濃,過去周六、日10大屋苑二手睇樓氣氛轉靜,兩天成交約12宗,按周升20%。市場續錄蝕讓成交,馬鞍山新港城業主持貨約1年半,帳面蝕75萬元或10%離場。

10大屋苑周末成交 按周增20%

剛過去的周六及周日,4大代理統計10大屋苑成交宗數各有升跌,美聯同錄12宗,按周同跌2成;錄10宗,升11%;香港置業錄9宗,按周持平(4大代理選取屋苑有別)。

世紀21奇豐物業錦豐分行助理區域營業董事黎健峯表示,馬鞍山新港城H座中層1室,實用519平方呎,3房2廳,望樓景,成交價653萬元,呎價12,582元。原業主去年2月以728萬元購入,放盤6個月,原叫價660萬元,最終蝕讓離場,帳面損失75萬元,物業約1年半貶值10%。

此外,美聯首席高級營業經理賴嘉敏表示,大埔白石角嘉熙3座低層B室,實用面積489平方呎,2房設計。單位早前以690萬元放售,而買家為外國回流,議價後以628萬元承接,實用呎價12,843元。原業主2018年以842.9萬元購入單位,持貨6年,帳面蝕214.9萬元,或貶值約25%。

御金‧國峯銀主盤 低估價5%售

而油麻地御金.國峯2房銀主盤獲區內用家承接,造價低銀行估價5%沽出。單位為2座高層C室,實用面積603平方呎,外望城市景,屬銀主盤。區內客心儀單位景觀開揚,睇樓兩次即以1,000萬元承接,實用呎價約16,584元,較銀行估價1,050萬元低約5%。

部分投資者對本周美國議息結果觀望,但市場筍盤仍有承接力,料本月二手交投平穩發展。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預期,年尾的新盤市場轉趨沉靜,料有助12月的二手成交價量齊穩。



一手依然淡靜,過去周六、日新盤錄約44宗買賣,與上周同期相若,當中元朗洪水橋滙都II涉約10伙,另外亦再有投資者豪斥逾半億掃5伙黃竹坑港島南岸Blue Coast II。

新盤周末沽44伙 滙都II涉10伙

市場消息指,泛海國際 (00292) 發展的洪水橋滙都II,過去周六日共錄約10宗買賣,包括第6座10樓B03單位,實用面積441平方呎,獲買家以約466.7萬元買入,呎價約10,582元;第6座1樓A02單位亦賣出,實用面積320平方呎,屬1房間隔,成交價約336.4萬元,呎價10,514元。

發展商指,周五、六及日3天滙都系列全盤共沽出14伙,成交單位包括一個位於第一期的單位及13個位於第二期的單位,總成交金額接近7,000萬元。

另外,由會德豐地產、恒地、中國海外及新世界合作發展的啟德DOUBLE COAST I,兩日合共賣出6伙,單計昨日(15日)沽出5伙,成交價介乎569.8萬至782.1萬元,戶型涵蓋1房至2房,該5宗成交共涉約3,076萬元。

而過去周六再有投資者斥逾半億購入新盤,項目為由長實 (01113) 及港鐵 (00066) 發展的黃竹坑港島南岸Blue Coast II,獲一組內地投資者連掃5伙,涉資逾5,099萬元,據知新買家計劃日後放租物業。

凱和山今推70伙 折實428萬起

另外,近期不少新盤部署現樓推出,當中屯門凱和山今日以現樓形式公開發售70伙,出售單位實用面積由291至586平方呎,包括4伙開放式、27伙1房、39伙2房,折實價由248萬至565萬元,折實呎價約7,998至9,943元。項目首度開放2個連家具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並於過去周末錄逾5,200人參觀。



保利置業 (00119) (香港)副總經理孔建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的多項樓市措施,均對香港樓市有明顯助力,未來走勢仍需視乎世界經濟環境而定,但相信基本上明年不會比今年更差。

今年10月,政府將按揭成數上限一律調整至7成,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調整為5成。孔建指,此政策確實可減輕首置及換樓客的首期壓力,同時亦將會吸引部分投資客重返市場,「對現時市場有刺激作用,但長遠的發展還需考慮其他因素」。

優化投資計劃 利豪宅市場

而隨着美國開始進入減息周期,孔建稱,美國減息對香港樓市是一個比較大的影響,釋放了部分購買力,「但中美兩國之間的政治及經濟博弈,才是影響香港樓市的最主要因素」,料美國明年減息步伐將會放慢。

縱觀目前的樓市仍然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但孔建直言,因「香港背靠祖國,中央將不遺餘力的支持香港經濟及樓市的發展」,相信明年樓市不會比今年更差,將處於平穩發展的一個過程。

對於政府提出的優化新資本投資入境計劃,孔建預料,該計劃將刺激內地及海外人士對香港豪宅的需求,對豪宅市場有積極作用。至於中小型住宅,孔建則表示,由於近年的供應量比較多,競爭相對較為激烈,故銷售策略需採「區域化」。

澐璟朗譽 明年現樓推售

雖然今年一手交投有回升迹象,但發展商仍持有不少餘貨。孔建指,集團明年將持續銷售現有項目,則以出售現樓為主,並將「隨行就市」。而旗下油塘朗譽及啟德澐璟兩項目均於2025年上半年交樓,屆時將根據市況推出新一批單位作現樓銷售。

此外,孔建稱,集團一直看好香港樓市發展前景,主要以住宅項目為主,「料2025年樓市已觸底,屆時將會是投地的好時機」,因「項目的開發周期較長,相信未來樓市將會反彈」。除了購入政府出讓的土地之外,集團還將考慮舊樓重建。至於北部都會區的深度開發,孔建認為,「長遠來說,是一個值得去投資的方向」。

另外,集團亦希望能夠多途徑地去履行社會責任,包括興建資助房屋,例如公屋或者居屋項目等。



受惠於政府撤辣、美國減息、內地推經濟刺激政策,以及施政報告的利好樓市措施,2024年保利置業 (00119) 旗下的住宅項目銷售成績理想。

保利置業(香港)副總經理孔建透露,包括位於屯門的瑧譽,目前僅餘2套洋房及6間居室待售,項目成交額錄逾30億元。

而與華潤置地(海外)合作的啟德澐璟,全盤累售300伙,套現122.6億元,包括日前最新成交的4房大宅,以7,835.3萬元售出,實用面積1,870平方呎,呎價達41,900元。至於與尚嘉控股合作發展的油塘朗譽,則累沽約230伙,吸金18億元。

注重可持續發展 照顧住戶需求

另方面,孔建指,集團於項目設計及建築上注重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例如集團旗下的油塘朗譽及啟德龍譽項目,提供了充裕的戶外綠化空間。而集團旗下的啟德澐璟,則以園林布局,並於會所及大堂加入智能科技元素,包括一系列免觸式設計及智能家居系統等,全面照顧住戶需求。

孔建續指,集團着重可持續發展與建築環境的連結之餘,更希望為住戶提供個性化的配套及服務,以增添「人情味」。



樓市撤辣及銀行減息後,藝人趁有利潤沽貨。其中陳偉霆放售名下柏傲山單位,較2年前減價720萬元;另「MAN姐」佘詩曼放售跑馬地紀雲峰單位,叫價6,300萬元;而資深藝人薛家燕放售西半山景雅花園單位。

市場消息透露,由中港紅星陳偉霆持有的北角柏傲山1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1,078平方呎,3房間隔,並連約161平方呎平台,2年前叫價3,400萬放售,惟當時未獲承接轉為收租,近日連租約(現時月租近6萬元)放售,最新叫價2,680萬元,較2年前低約720萬元。不過,現時銀行網上估價約值510萬元,反映陳偉霆叫價仍屬進取。

據了解,該單位由陳偉霆(WILLIAM)私人持有,早於2015年以約2,650萬元購入,一直用作收租,以最新叫價計,帳面僅比購入價高30萬元。不過,陳偉霆當購入單位時,發展商提供一定現金回贈及釐印費津貼,故即使減價720萬元放盤,仍有一定利潤。

佘詩曼跑馬地紀雲峰 6300萬放售

位於北角天后廟道的柏傲山,為北角新晉豪宅,當中不乏名人業主,如:鄭家純妻子葉美卿,以及前TVB總經理陳志雲。

其次,近期憑新聞女王「MAN姐」一角而人氣急升的女藝人佘詩曼,同樣有意放售名下跑馬地紀雲峰單位。該單位為紀雲峰高層A室,實用面積1,509平方呎,早年於二手市場以買公司形式購入,當年購入價約3,998萬元,現時每月收租約8萬元,享約2.4厘租金回報。

據悉,佘詩曼近日將單位叫價6,300萬元放售,比購入價高約57%。不過,現時銀行網上估價約值3,375萬元,反映佘詩蔓高估價約87%放盤,相信有一定難度。

薛家燕景雅花園放盤 高估價12%

另一方面,資深藝人薛家燕近日亦放售名下西半山豪宅,單位為羅便臣道景雅花園低層C室,實用面積592平方呎,屬於2房間隔,現時連租約(月租約2.3萬元)放售,叫價980萬元,比銀行網上估價872萬元略高約12%,仍屬於市價水平。

區內代理透露,單位業主正是薛家燕(NANCY)私人名持有,早於1997年以約585萬元購入,持有至今逾27年,估計由於景雅花園樓齡漸老(35年)而套現換貨。

業內人士稱,樓市撤辣及銀行減息後,雖然二手樓價暫未見反彈趨勢,但不少藝人趁其所持單位有利潤,故選擇沽貨止賺離場。



報告指,11月份商舖租務宗數及金額有增,而成交金額更按月升14%。

11月份錄得324宗的租務成交,較10月份上升約1宗,按年則微跌約3.6%;成交金額方面錄得約3,521萬元,按月升約13.9%,按年則跌約9.7%。月內市場錄得矚目租務成交,其中六福珠寶重新返租用多年的舊舖址,地點位於旺角彌敦道皇上皇大廈地下B舖連閣樓及1至3樓多層巨舖,舖位面積約12,706平方呎,涉及月租約60萬元,

至於空置率方面,11月四大核心消費區商舖空置率個別發展,以尖沙咀區表現最為突出,最新空置率錄得6.1%,按月調低約1.78個百分點,不僅走出疫情頹勢,較2021年2月的高點(17.2%)降低11.1個百分點,更是繼上月(7.9%)後進一步回落,再度創下9年來新低。此外,在六大核心區中旺角區空置率最高達8.29%,但相比起去年情況則有所改善,下跌0.3個百分點。



市建局今年3月開展旺角洗衣街/花墟道發展計劃(洗衣街項目),該局最新指會為洗衣街項目制定短、中期措施,於項目開展後的不同階段,維持花墟的經濟活力,並帶動人流及新客源,促進地區經濟。

該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最新在網誌稱,短期措施主要涵蓋四方面,包括設置大型聖誕裝置、在情人節前推出電子購物券,及美化花墟街道。

就美化花墟街道,該局計劃在明年逐步展開下一階段的工作,與政府部門、花店、街坊及地區組織等,探索推動「社區營造」的手法,展現花墟的獨特性,包括將花墟道的美化工程延展至園圃街,物色適合的位置製作大型壁畫,構建更具特色和型格的小區環境及增加「打卡」點,並與花墟商戶及政府部門合作。

規劃打造「第三條步行街」

當洗衣街項目收購工作開展後,該局亦會著手規劃打造「第三條步行街」的工作,美化及活化連接園圃街及園藝街的後巷,包括為合適的樓宇改造面向後巷的立面,增加可供展示花卉或花藝產品的臨街舖面,並配合「地方營造」的手法,加強地區特色及氛圍,如增設一些彰顯花墟特色的街頭藝術品等。

中期措施方面,該局計劃為受影響的花店研究過渡經營方案,擬在花墟一帶物色可用作花店臨時經營的場地或店舖,為已遷出重建原址的花店能繼續留在花墟經營,希望在項目進行期間盡力做到「留店、留客、留氛圍」。

就回遷安排,該局擬率先開展不涉及業權收購的地盤B(即界限街遊樂場、體育館及苗圃等政府設施及休憩空間用地)工程,以一地多用的模式,興建多用途綜合大樓,並設置以花藝或園藝為主題的臨街零售舖位,讓日後有意回遷經營的花店租用外,亦給予空間讓更多花店經營者參與。



高息下投資市場難免受衝擊,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資本市場部主管高偉雄認為,明年息口預計持續回落,大額買賣改善可期,而商業投資範疇上,以商舖相對較值看好。

戴德梁行統計指,高息環境持續,一方面銀行對商業按揭貸款取態審慎,另一方面市場上高回報物業選擇有限,促使整體投資市場成交仍然低走。2024年大額非住宅物業投資市場(截至12月6日)暫錄65宗大額成交,總成交金額較去年全年跌41%至285億元。

高偉雄指出,息口高企是主因,「2022年開始加息,當時投資者或認為息口高不會維持很久,手上尚有資金應付,可是經歷兩年,當息口高企,而租金持續向下,業主亦感吃力。同時間,銀行定期息口高,令投資者寧存放定期而不作投資。」成交金額低,業主面對高息環境下的資金周轉挑戰和高昂利息支出,放售物業時更願意提供折讓,各類型物業價格持續回調,平均每宗成交金額也有所回落。

預計明年再減息 引發資金入市

息口是投資市場關鍵因累,而美國今年兩度減息,高偉雄指,目前息口未及投資者入市水平,「拆息仍在4厘以上,投資成本約6%,買任何物業暫時亦難有如此回報。」他指,「市場預計明年再減約1厘,估計拆息要回落至2厘,才開始引發資金踴躍入市,但相信明年市況仍比今年好。」他預期2025年大額非住宅物業投資總額約升10%至300億元。

從投資者背景上,他指外資基金參與較少,因銀行取態有關,「在港投資的基金多屬增值類型,現市況下融資入市工商物較難,而基金普遍以亞太區作分析,便會走向其他國家尋找機會,例如低息的日本市場。」今年的買家,主要為具資金實力的投資者和自用型,下半年本地資金佔總成交金額接近一半。

投資物業類型方面,2024年以寫字樓物業成交宗數佔比最高,佔全年總成交宗數43%,他指主要因為寫字樓物業的降價幅度尤為明顯,吸引不少自用型買家自置物業來節省未來租金開支,同時亦有部分投資者看好新落成甲廈未來的升值潛力而趁低吸納。其次為佔總成交宗數約三分一為舖位,包括租金收入較為穩定的民生商場和位處旺區的舖位。

商廈續來 冀優化政策助吸內企

高偉雄分析,租金走勢是投資者非常關注,早年工業成投資之選,或多或少受惠於疫情期間出現的需求如網購、凍倉等。如今疫情已過,而出口轉弱,令工廈租金有下行壓力。寫字樓方面,供應多是最大問題,「用家沒有明顯減少,可是供應太多,2025至26年同樣有大量甲廈落成,消化需時。」他表示,希望政府在專才計劃加以優化,以及吸引內地企業來港設業務,既可吸納商廈,亦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予留況專才。

商用物業比較上,他相信舖位較值得投資,因核心區舖位租金在通關後已在改善,一簽多行可帶動商舖租金平穩向上。另外,他亦看好民生相關商舖,事實上,近期華潤隆地以逾10億元,向房協購入長沙灣等多項屋苑商場,「民生區商場明顯較多財團留意,畢竟租金收入較穩定,價格可平穩,提供理想回報率。」



今年酒店及服務式住宅成搶手之選,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資本市場部主管高偉雄相信,住宅租金穩定加上外來需求,帶動住宅租賃項目跑出。

大額買賣成交,過往不外乎工業、寫字樓及商場,而今年有9宗屬於酒店類型物業和出租住宅項目的成交,宗數佔比從2023年的5%上升至今年的14%。

他指,隨着來港專才和非本地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市場對共居空間、多戶型物業和學生公寓的需求有升無減,加上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政府更提倡鼓勵私人市場改裝酒店和其他商廈成為學生宿舍,相信來年相關物業成交將繼續成為市場焦點,尤其是位置優越且具潛力改裝為出租公寓的物業。

住宅租金硬淨 吸財團入市

不少酒店獲承接,屬投資者看好改裝用途,「通關後過夜旅客不似預期,酒店房間成本不變,房價卻下跌。例如非核心區酒店,營運成本約300元一日,房租可能只有400多元,回報率不高,業主寧沽出酒店。近來英皇以2.75億元沽出西環服務式住宅The Unit Davis,他指因住宅租金硬淨,吸引財團入市作收租。

對於改裝成學生宿舍,他則分析並非每個項目亦適合,「涉及更改床位,亦要有供學生使用互動共享空間。若轉成學生宿舍,租金價格及租約欠缺彈性。」

今年大額買賣減少,戴德梁行亦促成多宗成交,包括最近促成天后及西環項目。高偉雄指,現時尋找客戶上要有新方法,「過往幾年低調而無投資物業,會有充裕資金。此外,若準買家有本業支持,便會有穩定收入。」他又提到,由於以往的客戶未必再活躍投資,便要物色新客戶,即使擁多年經驗的代理,亦要嘗試放下身段,接觸新一批買家,「洽商物業時,要為新買家做好分析,全個買賣流程進行部署。」



何文田屬九龍高尚住宅區,周邊環境不比九龍塘遜色,而近年區內湧現多個「半新盤」豪宅,包括ONE HOMANTIN,樓齡相當簇新,新近有靚裝修單位以1,320萬元放售。

ONE HOMANTIN位於何文田常富街1號,發展商為會德豐地產,於2017年6月入伙。屋苑共建有6幢住宅大廈,樓高17層,每層各設4至7伙,提供561伙住宅單位。實用面積介乎350至1,564平方呎,間隔由1至4房不等,當中以2房及3房戶為主打。戶型除標準戶外,尚有特色戶,標準戶共有505伙;特色戶則有56伙,可分為連平台戶、連天台戶及連花園戶3種。

套3房改2房 叫價1320萬

是次放盤的單位為7座中層B室,實用736平方呎,原則為3房連套房,另備工人房,現改為2房另備衣帽間、及工人房間隔,而且裝修亮麗,盡顯低調奢華風格,而單位向西南,內園泳池景為主。業主較購入價低的水平放盤,叫價1,320萬元,呎價17,935元。

甫入室,便被耀眼的裝潢所吸引,兩廳呈長形,近大門一邊用作飯廳,大型吊燈盡顯樓底高優勢,絲毫壓迫感也沒有,而飯廳一幅壁畫成為全屋焦點。廳堂運用不少玻璃用料,既可透視空間,也令全屋變得光亮,凸顯高貴感覺。

特大主人套房 連衣帽間

此室原則為套3房戶型,戶主現將近廳的客房改成書房,並以玻璃作間隔;其餘客房及主人套房現已打通,原則套浴變身為容量大的衣帽間,而就寢區空間極之寬敞,特大雙人床置中擺放仍有不少活動空間。

ONE HOMANTIN的住客會所The Clubhouse,總面積達17,446平方呎,設計以「英國花園」為主題,設施包括室內外游泳池、健身室、瑜伽室、桌球室、多用途運動場、小型私人影院、兒童玩樂場及宴會廳等,豐富而多元化。

屋苑屬小學34校網,中學為九龍城區,網內名校林立,當中包括陳瑞祺(喇沙)小學、協恩中學附屬小學、聖羅撒學校、保良局何壽南小學。中學有喇沙書院、拔萃男書院、協恩中學、九龍真光中學、瑪利諾修院學校等。



日前「居屋2024」進行攪珠儀式,根據房委會公布資料顯示,今次出售的居屋單位數目約7,100多個,最終收到約10.6萬份申請,「僅」超購約14倍,遠不及最高峰時往往錄得超購20多倍近30倍。

有坊間聲音指出,今次認購反應與以往「爭崩頭」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到底本港樓市剛需是否真的「不復當年勇」?

筆者覺得,若單以居屋申請超購的情況去分析樓市剛需,未免有點以偏概全,因為居屋超購情況相對「冷淡」,可以由多個因素形成。首先,居屋在出售條款上往往有所限制,業主於買賣或換樓時的靈活性,的確不如私樓一樣靈活。再者,過去數年本港樓價由高位下跌,目前私樓市場與居屋的價格差距已有所拉近,令市場趨於觀望,變相冷卻準買家「入票」氣氛。

盡管近期港股表現平平窒礙投資氛圍,加上一手推盤速度放緩,導致樓市交投陷入整固,但其實目前樓市剛需仍然不俗。事實上,自從政府「全撤辣」後,投資者購入多於1個單位無需額外成本,所以無論收租客、投資者或「大手客」均有所增加。

內地買家 入市比率連升2月

近期不乏「大手客」入市個案,日前啟德區新盤單日錄得約33宗交投,有「大手客」斥資1.48億元連環掃貨購入26伙,主要集中於細單位,反映買家對新盤,以及對入市「執平貨」的剛需。一般而言,來自內地的買家往往是「大手客」的主力。隨著政府於「搶人才」計劃的力度將有增無減,相信將會未來勢必有愈來愈多內地高才專才到港發展,進一步成為樓市入市「主力。

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按已知買家姓名作分析,11月份內地買家(以買家姓名的英文拼音鑒別)於香港樓市一二手住宅註冊量共錄1,597宗,較10月份1,052宗上升約51.8%,連升2個月,並創7個月新高,充分反映內地買家對於買入本港物業的剛需,相信此比例未來將進一步提高。

踏入12月份,本港樓市整體成交量正緩速前進,一方面由於聖誕長假期將至,另一方面亦由於新盤放慢推售,同時市場觀望本月聯儲局的減息取態,因此令交投氣氛冷卻。依目前市況推測,除非放盤單位極優質或者價格超筍,否則準買家寧願暫緩入市決定。

其實最近市場已陸續湧現如減息等利好因素,尤其是日前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過後,中央政府明確表明來年將「降準、減息、增發債、提高赤字率、擴大內需穩樓股市場」等,為來年接踵而來的刺激經濟政策奠下基調。

個人相信,一旦發展商將重新加快推盤步伐,甚至推出一些震撼市場的矚目大盤,配合一眾利好因素進一步發酵,屆時樓市剛需將加快「回歸」,惠及樓市交投以致樓價雙雙重拾升軌。


陳永强表示,樓市氣氛持續向好,發展商亦加快推盤步伐,其中永泰發展的上水住宅項目「雲向」即將登場,相信屆時將帶動同區二手樓價。為能夠快人一步,搶佔先機,分行計劃增聘人手,以擴大銷售團隊規模。


香港樓價從高位下跌接近三成,令過去選用建築期付款購買樓花住宅物業的買家,將面臨因銀行估價下跌需要額外填補相關差額的嚴重問題。

假若一位買家在高位用樓價1,000萬元買入物業,並且選用建築期付款支付15%樓價,如果在樓花落成收樓的時候,樓價不幸下跌三成,這麼該物業的估價就會從原先1,000萬元下跌至700萬元。按照金管局一直以來的規定,銀行只會按照最新的估價700萬來借出七成的房貸,也即按揭金額只有490萬元,這樣該位買家就需要支付合共510萬首期,減去在建築期支付的150萬元,他還需要預備多360萬元才可上會。買家相比原先只需再支付150萬元首期,便足足額外支付210萬元,必定會令他大失預算。

假若買家未能額外拿出210萬元現金充當首期,這樣他很大可能會被迫選擇撻訂。而按照市場資料,在過去三年一共有大約3,500至4,000個住宅物業是採用上述建築期付款的計劃。換言之,在最壞的情況下,市場有可能會出現數以千計的樓花撻訂個案,從而掀起新一輪的撻訂潮,這對香港樓市將極為不利。截至今年9月,香港共錄得近400宗交易後撻訂個案,較去年全年多出逾一成,今年撻訂宗數已屬近四年最多,而且撻訂潮已有蔓延至豪宅的迹象。

避免新一輪樓花撻訂潮

幸好金管局有見及此,果斷地出手放寬在高位入市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按照本次的特別安排,凡在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買家若選用了建築期付款的住宅物業,容許銀行把原先七成按揭上限放寬至八成按揭。此外,金管局同時也將供款入息比率的上限由五成上調至六成,這樣就可以大大減輕買家因估價下跌而額外支付相關差額的壓力,最重要是可以避免新一輪的樓花撻訂潮。

另一方面,金管局發出上述新安排指引後,包括滙豐、中銀、恒生及渣打等各大銀行,紛紛表示支持上述的特別安排。由此可見,無論金管局以及銀行的態度及立場均不希望看到樓價持續下跌,大家都樂於看見香港樓價能夠穩定下來。只要香港樓價能夠穩定下來,市民對入市的信心就會增加,而發展商也會增加投地的機會,這樣就可以增加政府庫房的賣樓收入,從而有助減少香港財赤。



紅磡海逸豪園為臨海大型屋苑,樓下直達海濱長廊,環境清幽怡人。屋苑共分5期共25座,提供4,724個單位,實用面積由370至2,228平方呎,戶型由1房起。

物業設有兩個會所,佔地合共約20萬方呎,設施齊全,商場設有不同類型民生店舖,可滿足住戶日常購物及飲食需要。目前放盤量約93個,叫價由650萬元起。

---------------------------------

政府於2019年10月放寬首置樓按,將9成按揭樓價上限由400萬提升至800萬元。

2022財政預算案,提升按揭保險樓價上限,充分照顧首次置業、樓換樓家庭需要。現時可申請最高8成按揭保險樓價上限,由1,000萬元提升至1,200萬元,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的9成按揭保險樓價上限,則由800萬元升至1,000萬元。

至2023年7月,金管局放寬1,500萬元以下自住物業按揭比率增至7成。2024年2月金管局放寬3,000萬元以下自住物業按揭比率增至7成,至10月按揭成數一律放寬至7成。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衣食住行」之一的住屋問題怎樣適應老齡化社會,無論政府或者私人機構,都開始關注長者居家安老的問題,各自出招應對。

按照政府統計處在2023年10月的人口預測,2021年逾65歲的長者佔總人口比例是20%,但去到兩年後的2026年會增加到四分之一,去到2031年將會達到3成(見表)。

雖然政府近年大力增加安老院舍的供應,不過政府安老政策的方針始終是「居家居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而要達到居家安老,按照202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有近7成的長者居住在私樓或者自置的居屋之中,硬件上做到居家安老,繞不過在私人住宅加入長者友善樓宇。

長者友善樓宇 料2030年後落成

發展局公布了關於「推動長者友善樓宇設計」的建議,分為活動性及通達性、易於改動的靈活彈性設計、幸福感、樂齡科技4大範籌,聽上來又幸福感、樂齡科技好像很複雜,但當中其實是一些將大門、公共走廊加寬、降低門檻方便輪椅出入,廚房及洗手間等濕滑地方須採用防滑地板,以及住客會所或空中花園加入長者健身器材設計,名副其實是令到單位內外做到「長者友善」的設計。

前後幾十項細節的建議,政府計劃一部分是強制性質,另一部分則是鼓勵性質落實。鼓勵性質意思是發展商可不採用,但採用了政府有機會以樓面豁免作為誘因,另外亦會有綠建環評提供自願認證計劃。至於強制性質設計,則是政府修例加入要求,若果日後發展商不採用,將來屋宇署有機會拒絕有關設計。

在商言商,新盤的潛在買家大多數以年輕家庭或者中年人為主,設計上難免會先照顧這批買家的口味,當然亦有部分發展商現時已經在樓盤內加入長者友善設計,表現出公司對ESG的承擔。

據唐榮了解,參與設計指引的官員考慮過,這類強制性設施所需花費的成本相對有限,相信發展商方面有能力負擔,亦都體現到他們的社會責任。

長者友善設施的修例工作,預計2026年上半年展開,到之後新批則興建的項目,相信亦要加入強制性的長者友善設計,以4至5年興建時間,單位都要2030年之後才開始落成。

在政府政策以外,亦都有不少半官方或者私人團體開始留意到長者居所以及銀髮商機,其中房協現有3個「長者安居樂」的終生租賃資助性住屋項目,目前亦在粉嶺、觀塘及筲箕灣興建另外3個新項目。同時亦有被外界稱為「富貴長者屋」的非資助性長者屋計劃北角「雋悅」。

房協「長者安居樂」 正建新項目

至於其士集團 (00025) 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港澳區推出跑馬地曦蕓居的高端長者公寓,買家需要購買約700萬至1,800萬元的債券,並支付每月5.5萬元起的基本月費入住,提供住所之外亦提供不同的醫療服務及配套。

16 Dec 2024

只作內部傳閱及參考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