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

每日地產要聞 9 Dec 2024

減息效應逐漸呈現,樓市略為回暖,銀行估價同見升幅。當中,沙田第一城2房單位估價升幅高見5.3%,升幅最大。業界指,受減息及多項利好因素帶動,10月至11月上旬樓價平均回升1.2%,帶動估價低位反彈。

本報追蹤滙豐及中銀香港 (02388) ,對10大屋苑部分單位的銀行網上估價走勢,繼滙豐上月單方面扭轉8個屋苑估價跌況後,再有4個屋苑同時獲兩家銀行調升估價,包括沙田第一城、鴨脷洲海怡半島、紅磡黃埔花園,及鰂魚涌康怡花園,升0.1%至5.3%不等。

其中沙田第一城1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327平方呎,2房間隔,除同時獲滙豐和中銀調升估價外,其上調幅度均是兩家銀行估價中最大,分別升5.3%及4.9%,獲估值416萬元及446萬元。

值得留意的是,滙豐本月估價轉趨保守,有4個屋苑估價與上月持平,而獲調升估價的5個屋苑,亦只有海怡半島3房戶,及上述的沙田第一城2房戶升幅較為明顯,分別升3.9%及5.3%,顯示二手市場雖有回暖迹象,但銀行估值採保守且樂觀的取態。

太古城麗港城 估值持平

反觀中銀,9大屋苑估價力保不失,除鰂魚涌太古城及麗港城估值持平外,其餘7個屋苑估值均見升勢,按月升1.9%至4.9%。惟獨東涌映灣園6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894平方呎,3房間隔,估價連跌7個月,更見今年最低位。

事實上,該屋苑在過去12個月的銀行估價中均跌多過升,只有滙豐今個月將其估價調升2.5%,獲估值836萬元。中銀估價更是未曾現升勢,現估值871萬元,較今年高位、1月錄得的964萬,跌價93萬元或9.6%。

對此,映灣園過去一年樓價橫行,雖受限於放售單位較多,且部分劈價成交,但呎價仍介乎9,000至11,000元,隨近期有不少交投反映屋苑樓價回升,相信稍後亦能從估價中反映。而同區藍天海岸的回升力度亮麗,有望帶動同區樓價。

業界:樓價料橫行至明年初

至於整體樓市,她指10月至11月上旬一、二手交投回暖,推動整體樓價平均回升1.2%,港島及新界西區更為明顯,平均升3%。其中太古城近月的成交價升3至9%不等,而嘉湖山莊因早前有鋤價成交個案,料未來屋苑樓價回彈力更大。

然而隨特朗普當選,其執政風格及關稅政策走勢,令市場憂慮加劇。加上自10月樓市轉好,業主議價空間收窄,加深市場觀望氣氛,樓市交投膠着情況增加,以致11月交投回落,料稍後樓價仍會窄幅上落,未來網上估價也未必一面倒,升幅亦不太顯著,料樓價橫行至明年初,待減息周期延續,拆息逐步下跌,香港銀行再有減息條件,以及經濟復甦步伐明顯才會轉趨明朗化並穩步向上。



臨近年尾,雖然二手市場偏向淡靜,不過銀行已經開始部署爭取明年上半年按揭業務,無論在現金回贈,或者物業估價方面態度趨積極,再加上減息周期持續,預計有利明年第一季樓市回穩。

近期銀行就按揭業務態度轉趨積極,一方面隨着市況回穩,就着住宅單位的估價亦開始穩定,甚至有上調估值,對於推動準買家入市有一定幫助。

同時,在現金回贈方面,目前4大主要銀行均已恢復提供現金回贈,連遲遲未有行動的滙豐亦在上周開始恢復提供回贈,其他中小型銀行就更加進取,提供現金回贈最高可達1%,反映銀行按揭業務的前哨戰已經提前開打,開始為搶佔明年按揭市場市佔率作出部署。

資金成本回落 銀行有空間積極

事實上,過往按揭市場排名前四的銀行合計市佔率將近8成,不過今年首11個月計算,排前四的銀行市佔率74.6%,較去年下跌3個百分點,部分大行為維持市佔率上有壓力。

另一方面,近期銀行按揭審批態度及速度亦有所加快,反映銀行於按揭市場轉趨積極。

由今年9月美國減息周期開始,本港銀行已經先後兩次跟隨減息,在市場預期今個月中聯儲局有機會進一步減息,隨着資金成本回落,相信本港銀行有空間在按揭業務上更為積極。

隨着按揭市場恢復活躍,再加上減息以及政府放寬按揭成數,將會有利推動更多買家轉租為買,特別是經過聖誕節、春節等節日淡季累積不少購買力,有機會在春節後入市,有利明年第一季樓市回穩。



過去周末未有新盤開售下,二手成交量持平,10大屋苑於周六、日錄15宗成交,按周倍升,其中鰂魚涌康怡花園2日錄5買賣,3房600萬元獲承接。

年終長假期逼近,放盤業主亦擴大議幅加快沽貨,以統計10大屋苑於剛過去周六、日錄15宗成交,按月同期倍升,而美聯10大屋苑錄15宗成交,分別錄9宗成交(4大代理選取屋苑略有不同)。

其中,康怡花園2天錄5買成交,總成交量追上同區太古城,月內暫錄7宗成交,而新近易手的D座低層05室,實用面積596平方呎,3房,原叫價650萬元,現獲外區用家議價至600萬元筍價承接,呎價10,067元,上址造價較網上銀行估價低約7%至12%,外區用家以2房價錢買入3房。

嘉湖3房435萬 呎價7967

而天水圍嘉湖山莊月內交投量逼近10宗,稍勝上月同期。嘉湖山莊本月至今暫錄9宗成交,以3房成交為主,剛易手的5期麗湖居2座高層C室,實用面積546平方呎,3房,單位已放盤一段時間,之前因放租,加上叫價高而未獲買家青睞,期後叫價調整至470萬元,近期再回落至450萬元,現以435萬元交吉沽,呎價7,967元。原業主於2007年以113萬元買入,轉手帳面獲利322萬元。

赤柱富豪海灣 4年貶15%

另外,將軍澳月內整區成交雖按月同期減約32%,惟個別優質素單位仍能以理想價沽售。美聯區域營業董事劉卓豪指,剛成交將軍澳廣場1座中層G室,實用面積736平方呎,套3房另工人套房,大單邊望將軍澳運動場景,屬有質素放盤。業主於10月下旬放盤,開價1,100萬元,至11月調整叫價至1,050萬元,現以1,008萬元易手,屬屋苑罕有千萬成交,2個月間降價92萬元,呎價13,696元,造價較網上銀行估價仍高2%至3%。原業主於2010年3月以525萬元買入,樓價升值92%。

至於豪宅市場方面,赤柱富豪海灣為B型單號洋房,實用面積約2,790平方呎,原業主叫價約6,400萬元,議價後以6,000萬元成交,原業主於2020年8月以約7,080萬元入市,持貨4年,是次轉手帳面蝕讓約1,080萬元,貶值約15%。



2024年政府推出多項有利樓市的措施,政府以「組合拳」形式推出各項房策,令市民重拾對樓市信心,來年樓價可升5%至8%,特別看好800至1,200平方呎中型單位。

對樓市有刺激作用的並非單一措施,而是「組合拳」,關鍵是令市民重拾對樓市信心,現屆政府大致將這「組合拳」逐步發揮,當中包括:2月底開始全面撤辣,大大降低買樓成本;金管局將按揭成數也一律放寬至7成,有助釋放過去多年被遏抑的投資需求;各項人才計劃吸引不少人才流入香港,截至9月底,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對樓市起着支撑作用。

料明年樓價升5至8%

「更重要的是香港銀行緊貼美國減息步伐,美國進入減息周期,香港市民同樣受惠,降低供樓成本。樓市負面因素逐漸減退,個人預期2025年樓價可有5%至8%上升空間。」

他又指出,自從樓市撤辣後,大量內地客來港買樓,以旗下沙田火炭星凱.堤岸為例,撤辣後至11月中,共售出約330個單位,套現近35億元,當中有55%屬於內地客(以登記姓名為普通話拼音計),而內地客在內地居住空間普遍較大,來港置業同樣以大單位為主。故看好800至1,263平方呎的中型單位,因為內地買家在內地普遍居住這類型面積的單位,來港同樣追求一定空間及質素的單位,令這類中型單位有剛性需求,自然看高一綫。

物色土儲 攻精品豪宅

至於中洲置業未來銷售部署方面,陳志興指出,星凱.堤岸全盤開售至今累售1,256伙,佔全盤1,335伙逾94%,銷售工作基本完成。未來專注沙田銅鑼灣山及大坑道豪宅項目。「2個項目均在前期研究階段,希望明年順利完成補地價,預計未來2年可推出市場,當中以大坑道項目較快,項目位於傳統豪宅區,周邊亦夾雜不少年輕人喜歡的文娛康樂設施,目標客戶群為對生活空間及質素有要求的一群,故此開則方面每一個房間及客飯廳均會比市面會大一些,暫時傾向以現樓形式發售。」

長綫而言,中洲置業對香港市場仍具信心,近期正積極物色新土儲,主攻精品豪宅市場,目標物色以面積7,000至8,000平方呎的地盤。陳志興強調,一方面籌備未來2至3年銷售的項目,另一方面物色新投資機會,不想出現賣樓「真空期」。



近年不少樓盤在規劃與發展的同時,增設周邊配套改善社區環境,優化住宅質素與舒適度,提升生活幸福感。

中洲置業行政總裁陳志興強調,集團一向以「創新.科技.藝術」3大元素注入發展,未來希望進一步提升軟件服務。

他指出,沙田火炭星凱.堤岸是集團在香港首個項目,為「省招牌」在設計上及用料上可謂「不惜工本」,事實證明星凱.堤岸獲得不少用家及業界認同。近日獲得香港項目管理學會頒發的「項目管理成就大獎2024」,早前亦獲香港專業驗樓學會頒發的「2023年度五星級屋苑」,更在2023 Property Guru Asia Property Awards中榮獲3個獎項,包括年度會所室內設計(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金獎;而設計類獎項方面,則奪得年度住宅建築設計(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金獎及年度住宅項目(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優秀獎。

積極引入住戶平台 提升幸福感

陳志興又謂,明白近年新屋苑落成,很多業主都會自發建立業主電子平台,作為提升鄰里之間溝通的渠道,從而提升生活質素。有見及此,公司希望日後項目在硬件及軟件開發上,積極引入「睦鄰.友好平台」,令住戶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配合港府2050年碳中和目標,愈來愈多零碳建築物落成。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認為,節能成效等ESG作用已成企業選址辦公室時的關鍵因素,未來項目中亦會更關注生物多樣性等與用戶福祉相關的元素。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天祥表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15年來一直致力從系統發展、網絡及知識3方面,推動本地綠色建築發展,其中將節能成效可視為綠色建築評估工具「綠建環評」,成為發展商申請總樓面面積寬免先決條件,及綠色金融工具中最常被採用的綠色建築評級之一,進一步加增加興建綠色建築物的誘因。

以恒地 (00012) 旗下的中環甲廈The Henderson為例,項目引入建築信息模擬(BIM)、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等多項創新科技以監控大廈內的各種電子系統,另採用了4至7層不等的隔熱玻璃幕牆,提高室內採光度、景觀和有助降溫。集團還透過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太陽能幕牆降溫裝置」,讓用戶在陽光普照時坐在玻璃幕牆旁,亦可感到清涼舒適。

恒地主席辦公室顧問于正人透露,The Henderson目前出租率為6成,不少租戶在洽談租務時除租金外,也關注大廈的節能成效。而考慮到大廈最耗電的是冷氣,為更有效地因應周邊天氣變化來調節冷氣設定,項目亦設有專用的「天文台」實時檢測周邊天氣變化及空氣質素數據。

綠建會:3方面推動綠建發展

他又提到,項目融入了大量的藝術文化元素,及設置了不少休憩綠化空間,如在大廈3樓辦公大堂引入知名當代藝術家JEFF KOONS的《氣球天鵝(紅色)》藝術作品,及設有Sky Garden。

至於日後推動本港綠色建築發展,張天祥表示該議會將繼續從3方面着手,如明年第二季將會推出「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將旗下綠色產品認證範圍增至32個類別、為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增設「生物多樣性章節」及「具韌性建築案例」。另會以不同培訓計劃及公眾活動,培育綠建人才及建構社區綠建文化。



新盤市場仍以餘貨盤為主,交投持續放緩。過去周末一手成交錄約38宗,較上周末的65宗跌41%,其中洪水橋滙都,周末連沽11伙。

由泛海國際 (00129) 發展的元朗洪水橋滙都系列,過去周末連錄11宗成交,最新成交包括滙都II第6座7樓A05室,實用面積445平方呎,2房間隔,成交價逾437.5萬元,呎價9,831元。

新地 (00016) 旗下的屯門御海灣II,亦新錄1宗成交,為第1座11樓D室,實用面積501平方呎,3房間隔,成交價1,075.3萬元,呎價21,463元。

由嘉華國際 (00173) 、會德豐地產及及中國海外 (00688) 合作發展的啟德海灣,以504.8萬元沽1房,單位為第2A座5樓K室,實用面積308平方呎,呎價約16,390元。

另方面,由於本月暫未有全新盤應市,12月首8日一手成交錄約182宗,較11月同期錄約316伙,按月挫逾4成。

高臨3705萬售 呎價高見33500

市場亦不乏大額成交,資本策略 (00497) 發展的佐敦高臨,新以3,705.1萬元售出A1座30樓A室,實用面積為1,106平方呎,屬3房1套間隔,呎價33,500元,屬項目成交價及呎價次高。

資本策略地產執行董事何樂輝表示,項目自今年5月開售以來,累售184伙,佔項目全數單位逾7成,銷售金額已突破15億元。

此外,會德豐地產牽頭發展的啟德DOUBLE COAST I,上周六加推38伙,並將於周三(11日)推售11伙,包括6伙3房以及5伙1房,折實價由562.9萬元起,折實呎價由17,414元起。



台資財團旗下物業先後被接管放售,最新涉及中環環球大廈26及27樓全層,面積逾2萬平方呎,總面積約20,766平方呎,目前市值約4.8億元,呎價2.3萬元,明年1月22日(周三)截標。

據資料顯示,物業由台資財團在2016年以7.3億元向會德豐購入,呎價約3.5萬元,及後向恒生銀行 (00011) 承造按揭,惟現時已經被接管,若果較8年前購入,物業貶值超過3成。



11月份錄得約279宗買賣成交,按月增約11.6%,當中工廈表現更為突出,按月錄得約196宗買賣,創年內新高。

潘氏分析,受惠於內地先在深圳推行一簽多行政策,相信對本港零售及餐飲帶來正面幫助,預料對舖位買賣市場受惠最大,預料12月份整體買賣交投會向好,維持量升價穩的趨勢。



今年舖市整體買賣及租務較淡靜,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認為,舖市還看息口及人流兩大因素,而一簽多行落實肯定推動人流,故看好明年核心區舖位,租金勢跑贏售價。

據中截至11月28日,本港整體商舖租務成交宗數錄得3,380宗,與2023全年4,238宗有兩成差距,涉及樓面面積約518萬平方呎,較2023年差約24%。

李根興指出,舖市今年整體未見興旺,他認為或多或少投資焦點有轉。今年初政府決定撤辣,「住宅投資市場再度活躍,反而不利工商舖,畢竟投資者買住宅再沒有限制,而利好消息遠較工商舖多,資金流向住宅市場。」

人流多有生意 租金自然升

舖市能否轉勢視乎兩大關鍵因素。買賣方面,最重要是息口走勢,他指美國早前啟動減息,香港亦兩度降低最優惠利率,惟拆息變化不大,「拆息與美國減息前分別不大,拆息要回落至約3厘,舖位回報率普遍約4厘以上,便開始有投資者重新注視。」對於息口走勢,他謂暫時仍屬減息周期,明年可望有所回落。

另一項重要指標,他認為是人流,亦直接影響舖租表現,「只要人流多,便多人租舖做生意,租金自然會升。」他指現時與疫情前約仍相差3至4成,但較疫情期間大為改善,至少舖位可以租出,空置率下降。

市場期待利好零售消息,港府早前公布,12月1日起深圳市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可以申請辦理赴香港旅遊「一簽多行」簽注,在1年內可不限次數往來香港地區,每次在香港逗留不超過7天。

李根興認為,近一年多零售市道接連有好消息,包括自由行城市增加、旅客免稅額提高等,而一簽多行是最有利舖市。市場憧憬「一簽多行」日後定愈來愈多,主要會利好租務市場,特別核心零售區,更多旅客到訪,租金跑贏售價,升約5至10%。」相信聖誕、新年假期後,一簽多行數字更具參考。

港暫失財富效應 礙消費市場

買賣方面,他認為息口尚屬不確定因素,另一令舖位價格有壓力的因素,為很多舖王級數的投資者有急售壓力,會對價格有影響,「近期名投資者大手放盤,始終吸納的財團有限。」即使傳統投資者放貨多,市場亦非無新動力,他透露旗下舖位獲投資者洽購的個案中,近來多了內地背景,「只對傳統的地段如尖少咀、銅鑼灣感興趣。此外,用家買舖自用個案亦有上升,為舖市動力之一。」

旅客多,但會否出現旺丁不旺財?他認為近一年旅客消費有少許降級,但認為屬理性消費,「內地客狂掃貨的情況難回復當年,但我自己去旅行,何嘗不是窮遊,只是有基本消費便足夠帶動旅遊業。」對於本土消費市場上,他指香港失業率低,只是地產市道一般,失去財富效應,成為消費市場較弱的原因之一,但相信港人手持的資金其實沒有減少。



具備投資及營商經驗,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認為,營商人士必須把握具香港特色的賣點,商機仍無處不在,強調營商要變通。

近一年市民北上消費持續,不少本地商戶面對經營困難。李根興分析,北上消費一定會繼續存在,「香港人覺得北上消費平靚正,在港變得消費保守,因此香港要做有獨特香港特色的產品,特別在吸引遊客消費上。」他指出,飲食方面不妨多向港式茶餐廳、燒味、蛋撻、粉麵等入手。此外,香港優勢仍有不少,「金融業、保險等理財產品,亦是香港強項,旅遊上,西方特色的節日如聖誕節、萬聖節,也是香港可吸引遊客之處。

只集中「街坊生意」 易受衝擊

對於老店出現結業情況,他指商戶要懂變通,如果做生意多年,只集中於「街坊生意」,是最容易受北上消費衝擊,故不論任何產品,也要重新包裝。

至於旗下的商舖基金上,暫時持有約57間舖,市值逾10億元,他指目前狀況仍屬健康,「舖位每月租金收入合共約300萬元,而銀行利息涉約200萬元,絕對可負擔。」基金於2019年8月成立,現時價值下跌逾10%,他謂主因外圍市況包括息口等因素,希望透過不斷改進,提高表現。

對於今年不時成為網民攻擊對象,他指網上負面消息,或多或少會對基金投資者情緒有影響,故會舉行座談會,為投資者講解清楚,而目前基金涉100名投資者,與之前變化不大。面對負評,他謂要先做好自己,「同時要檢討,對於一些言論會否太過火,會汲取教訓。」



由嘉里、培新發展位於上環的西浦屬區內年輕物業,更是精品豪宅入門之選,向北中高層單位更享有維港海景,正如介紹的3房單位,廳房均坐擁無遮擋維港海景。

物業位於皇后大道西189號,由嘉里、培新合作發展,住宅樓層由6樓起,提供149個單位,實用面積由507至1,567平方呎,間隔由2房至4房,另備平台或天台特色戶。

另住客會所面積1.56萬平方呎,分別設於2、3及5樓,合共3層,設有多項室內外設施,包括多用途宴會廳、水療天地、燒烤場地、約2,000多呎享泳池景的健身室,以及23米長的戶外泳池,迎合不同年紀住戶需要。

位處小學11校網 名校林立

介紹單位高層C室,實用面積745平方呎,3房連套房,樓底高逾10呎,空間感足;單位備有戶外露台及工作平台,可租可售,叫價2,500萬元,平均呎價33,557元。另租金叫價5萬元,平均呎租67元。

單位裝修清雅簡約,甫入大門正是廳區,直廳間隔,兩廳分明,近大門位置作飯廳。3房歸邊,其中主人房最具氣派,曲尺大窗可近距離望海景;其中一細房集多用功能,拉開下層變睡床,可作客房,另亦可作工作室。

物業位處小學11校網,被譽為全港最靚校網,共16間小學均屬優質之選,不少設有直屬中學或聯繫中學,計有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嘉諾撒聖心學校和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等。對外交通方面,物業步行至港鐵西營盤站約1分鐘,比鄰德輔道西備有多條巴士綫途經。

資料顯示,物業今年錄得4宗轉售個案,其中包括中層D室,實用面積554平方呎2房間隔,售價1,188萬元,呎價21,444元。



日前金管局向發出指引,推出一次性特別安排,銀行可向合資格用家提供最高8成按揭,以及上調「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至6成。新安排涵蓋於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購入,並以建築期付款的樓花單位。

筆者當然歡迎金管局是次推出的指引及特別安排,原因是此這為有需要業主提供更靈活的上會方法,相信可幫助數以千計的樓花買家更易「上會」,避免撻訂個案增加。

2021年至今 樓價高位回落28%

事實上,根據「美聯樓價指數」顯示,樓價由2021年高位回落至今,累計已跌約28%,令過去數年購入樓花住宅物業並選擇建築期付款的用家,於近期申請按揭貸款上會時面對估價低於成交價的情況,部分因資金不足、又未有額外首期的業主未能上會,導致被迫撻訂,所以今次金管局的措施對穩定樓市有正面作用,可說是「雙贏」方案。

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今次的安排可能讓買家和銀行承受更多風險,因為假如其後樓價延續跌勢,這批「已上會」買家恐將損失更大,甚至會淪為負資產。

筆者對此觀點不表認同,主要由於當下樓價已「觸底」並靜待反彈。

其次,早前財爺公布,今年香港政府的財赤或達1,000億港元,遠較最初預期約481億港元為高,箇中主因之一,是來自賣地情況欠佳,以及補地價收入減少,相信需要本港樓價及早止跌回穩,發展商賣新盤情況顯著改善並成功套現,屆時它們才有望在投地上變得積極。

與此同時,近月中央政府頻頻推出多項提振樓市的措施,取態上已由昔日的「限購」,轉為鼓勵居民買樓投資或自用。

基於以上因素,再加上文首金管局「出招」提振樓市的取態,均反映明年初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大有機會繼續推出一些刺激樓市的政策,一方面香港政府可憑藉措施穩定樓價,盡快透過賣地「開源」以減少財赤;另一方面亦可以緊跟國策放寬樓市的大方向。由此推測,港府於明年初財案再推出「救市」措施機會不低。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過往經驗,在美國聯儲局的減息周期期間,本港樓股市場很大機會出現一股上升動力,但樓市回暖亦非一蹴而就的過程,需時慢慢回暖。故此,在香港政府有潛在「救市」機會、以及現時減息周期開始但樓價仍未大幅反彈下,這段時期正好是準買家趁低入市的良機,只要發展商重推一些震撼市場的矚目大盤,帶動整體樓市氛圍,相信其後的交投表現可望再度看俏。



中央政府宣布在12月1日起恢復深圳居民可以一簽多行來港,香港各界均認為這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並相信此舉可以提振香港經濟。

如今「北上消費」已成為大部分港人的生活模式,因為國內衣食住行均價廉物美,令香港人難以抗拒北上消費。現時每個星期均有數以10萬計的香港人北上消費,並且更有不少人回港時,在過關前購買家禽類的食物,這種情況必定會持續下去,因此將對香港零售及飲食業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記得香港在1998年經濟及樓市持續轉差,直至2003年香港更爆發沙士,樓價更從高位大幅下調65%,所以當時中央政府推出自由行政策,讓內地居民可隨時自由地往返香港,結果香港的旅遊、餐飲以及零售業隨即活躍起來,香港經濟很快便恢復過來。到了今天,香港政府向中央政府請求恢復國內居民可以一簽多行自由往返香港,雖然現在國內遊客平均消費遠不及以前,但是只要每星期可以吸引到數以10萬計的國內居民來香港,某程度上便可以抵銷港人北上消費的影響。

舖位減少CALL LOAN機會

深圳人口現時大約有1,800萬人,比香港人口多出1,000萬人以上,因此如果兩地居民可以自由地往來,自然對香港旅遊、飲食及零售更為有利。當飲食及零售業活躍起來,香港舖位的空置率便有望改善,舖位價格也有機會止跌回升,業主便可以減少被銀行CALL LOAN補差價的機會。

筆者認識一位朋友手持一些非住宅物業,由於非住宅物業價格大幅下跌,最近他不斷地被銀行CALL LOAN補差價。基於他手上的工商舖物業現在難以出售,最終他被迫出售自住物業,以填補銀行追收的按揭差額。

中央政府是香港強大後盾,假若恢復深圳一簽多行仍未能大幅改善香港經濟,這樣下一步便有機會擴展至整個大灣區,實施類似「一周一行」的政策。大灣區人口高達8,700萬人,就算只有1%的人口選擇自由行來港旅遊消費購物,都足以令香港經濟蓬勃起來。只要香港經濟轉好,股市便會上升,屆時香港樓市也可以止跌回升。



早前房屋局局長就「進一步完善房屋階梯」議員議案發言提到,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起,增加1,500個配額至6,000個,理論上將會增加購買力。

局長又提到,並將新增配額全數撥予40歲以下的青年家庭及1人申請者,是增加青年購買資助出售單位機會的措施之一,在增加白居二配額後,預計可以刺激二手市場的成交,帶動交投。除了新居屋之外,白居二都是一個上車機會。

白居二配額增 利刺激二手成交

相關發言亦披露了一些二手居屋成交資訊,今年3至9月的二手資助出售單位成交總數約3,200宗,平均每月成交宗數約為450宗。這數字對比上12個月(即2023年3月開始的12個月)的平均每月約230宗,升幅約1倍,當中30年以上樓齡的居屋成交佔整體近乎兩成,比率遠高2023年的8%。此外,第二市場按揭還款期延長至最長30年後,於第二市場購買資助出售單位而申請按揭的買家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個案的還款期為25年或以上。

報告指出,受惠於房委會今年上半年放寬居屋擔保期及「白居二」批證安排,次季二手居屋登記量曾一度躍升至近年高位;然而居屋業主洞悉市況好轉,叫價轉趨硬朗,在首批有急切需求的居屋客陸續購入心儀居所後,市場氣氛稍微降溫,致使第3季二手居屋未能延續升勢,表現回軟。

上季二手居屋買賣 按季挫43%

根據土地註冊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全港錄得1,241宗居屋二手買賣登記(包括第二市場及自由市場),較次季的2,174宗按季急瀉43%,按季跌幅為近20個季度(即5年)最多;至於期內成交總值錄約50.11億元,較前季的86.22億元,按季同步萎縮42%,但登記量及總值仍為近5季次高。

售價方面,今年第3季二手居屋平均每宗售價約403.8萬元,較第2季的396.6萬元上升約1.8%,重返400萬元水平,創近3季新高。上述數字反映房委會於上半年期內推出的政策,成功為二手居屋交投帶來振奮作用,次季交投量更呈現急速彈升,業主有感市況轉旺,遂緩緩上調單位叫價,令居屋平均作價逐步回升。

附表為今年第3季十大熱門居屋,如按屋苑細分,長沙灣凱樂苑錄17宗買賣,按季大減64%,而上述屋苑成交總值錄約9,342.6萬元,較次季同步銳減6成。另外,該屋苑亦是唯一實用平均呎價普遍在10,000元以上。

9 Dec 2024


只作內部傳閱及參考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