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下調近3成 短炒個案是觸底回升訊號?
過去樓市曾因炒風熾熱,二手頻錄短炒摸貨,使樓價急升,引致政府出招,推出辣招遏止,但時移世易,目前樓價較高峰期回落近3成,市況急需轉活下,近日出現的短炒個案,更有利樓價低位反彈。
以往炒風盛行時,不時出現短炒獲利,甚至出現「摸上摸」(以確認人身份轉售)均屬等閒事,以天水圍嘉湖山莊為例,在政府於2010年11月推出額印花稅(SSD)前,就經常出現,一個單位短期內連環沽售獲利的情況,快速推高樓價。
樓價高企的時代,短炒絕非健康的情況,但現時可謂截然不同,在樓價仍低位徘徊、負資產宗數偏高下,短炒出現某程度可代表樓價已逐步見底反彈。
短炒或可推動整體價位上移
以近日連錄短炒的啟德入伙盤天璽‧天1期為例,5座中層2房間隔,新近以$1,150萬沽出,較原業主去年10月以$972.83萬一手購入,帳面即時升值約18%。
始終於同系天璽‧天2期快將推出,相信發展商亦會以1期的最新二手價作參考,在1期出現短炒成交,意味市場具能力承受較高的價格,發展商大可參考調升價格出售,更有助樓價回穩。
樓市受多項負面因素影響,包括一手庫存量高企、美聯儲尚未確立減息走勢,使發展商開價仍審慎,負溢價繼續出現,但一手對樓市具牽頭作用,新盤若以低價銷售,二手亦難有加價空間。
相反若短炒出現,可促使新盤售價持續上升,對樓價回穩更具作用。
責任編輯:郭慧敏
經濟日報
16 Aug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