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市建局年度虧損縮至27億 收購「做一個蝕一個」 檢討「7年樓齡」政策

 

市建局年度虧損縮至27億
收購「做一個蝕一個」 檢討「7年樓齡」政策

樓價和地價連年下跌,令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財政狀況面臨挑戰,市建局公布,2024至25財政年度錄得約27.2億元淨虧損,較前一個年度的約39.2億元淨虧損有所改善,但已經是連續3年「見紅」。市建局指出,現行的收購政策面對樓市下行時幾乎是「做一個、蝕一個」,更變相造成「惡性循環」拖慢舊區更新,正着手檢討「7年樓齡」收購政策等,冀明年完成檢討,並作公眾諮詢。

市建局主席周松崗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4至25財政年度,市建局錄得約4100萬元的營運虧損,加上為已承擔項目等作出約26.8億元減值撥備,年度淨虧損為27.2億元。

連續3年「見紅」 財務改善

市建局連續3個年度蝕錢,是2003至04年度以來再現,惟蝕幅已有所收窄。周松崗指出,市建局透過對外融資、優化資產組合和提升項目吸引力等應對挑戰,包括出售九龍東啟德「煥然壹居」71伙,套現約7億元,以及售出灣仔利東街和大角咀商業物業,獲得近一億元。

雖然市建局財務情況有改善跡象,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補充,市建局2001年成立以來,至今一直沿用「7年樓齡」收購政策,惟樓市老化和經濟環境已不同,在市況回落時,便會出現「高買低賣」情況,形容在此情況下推動重建項目幾乎「做一個、蝕一個」。

市況回落 呈「高買低賣」

蔡宏興舉例指出,今年9月該局提出收購的西營盤皇后大道西/桂香街項目,收購呎價高達18674元,同月又以每方呎13891元收購的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呎價較相關項目附近舊樓住宅物業的平均成交呎價高逾一倍。此外,更有不少舊樓業主寧願待市建局提出收購,令私人重建發展卻步,現行收購政策變相造成惡性循環,無助加快舊區重建。

蔡宏興又說,正就7年樓齡等市區重建收購及重建政策,積極研究可行的替代方案,也會檢視「樓換樓」的安排,例如有見不少受重建影響的小業主為長者,就政府預留予市建局發展「樓換樓」項目等的北部都會區3幅土地等,探討能否提供切合長者的設計和社區設施等,讓受市區重建項目影響的小業主多一個選擇。市建局預計明年完成檢討,並擬進行公眾諮詢。

就已經開展的重建項目,蔡宏興強調,不會受相關的檢討影響,而就一些對社會有裨益的項目,市建局「明知蝕錢仍會推行」。

市建局2024/25年度透過發債和簽訂銀團貸款,提高該局的財務靈活性,而政府近日落實把市建局的借貸額度上限,由250億元進一步放寬至350億元,蔡宏興透露,不排除會再作融資安排,惟重申市建局不會借錢度日。

另外,面對樓宇老化情況日益嚴重,市建局已啟動「樓宇復修新策略2.0研究」,希望「軟硬兼施 」、「對症下藥」,促使小業主履行樓宇維修保養責任。市建局執行董事(營運)方雪原稱,研究包括檢視相關條例是否須作調整、體制上的安排能否協助小業主推行樓宇維修,以及在科技層面上,如何協助小業主進行樓宇檢測等,務求強化業主維修其手上物業和相關樓宇公用地方之責任,冀明年向政府提交具體建議,並諮詢持份者。

7 Oct 2025

信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