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家庭負債 供樓負擔新高
指樓市下行風險增 置業宜審慎
金管局表示,今年上半年家庭負債比率和供樓負擔比率同創新高,再加上預料內地人對香港住宅需求未來將回軟,樓市下行風險正增加。
據金管局半年年報數據,港人置業負擔能力進一步轉差,樓價與收入比率(即樓價與家庭收入中位數比率)在第二季升至15.9的新高,已超過1997年的最高位14.6。報告又指,家庭負債佔經濟增長(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比率亦升至66%的新高。
家庭15.9年收入 始夠買樓
金管局亦預期,股市氣氛轉差,預料內地人對香港住宅的淨需求也將有所回軟,樓市下行風險已逐步增加。
所謂樓價與收入比率,坊間稱為痛苦指數,15.9即一個家庭要有15.9年薪金,始有能力買入單位。
樓市倘逆轉 按揭風險急增
樓價持續向上令業主承擔風險增,銀行業風險則相對較低,金管局今年2月推出第7輪逆周期措施後,新造按揭成數由64%降至52%,供款入息比率降至35%,反映銀行業承擔風險下降。
截至6月底,按揭貸款拖欠比率維持在0.03%,但金管局提醒,一旦物業市場周期逆轉或利率上升,按揭貸款業務的信用風險便可能會急劇增加。
港銀資產質素惡化 仍可控
除樓按外,本港銀行業資產質素於上半年呈現下降迹象,特定分類貸款(即內地的不良貸款)的比率由去年底的0.47%,微升至今年6月底的0.49%,但仍屬相當低水平。
整體銀行業受惠非利息收入增長較快,上半年稅前盈利較去年下半年升5.4%,而內地相關貸款較去年底升8.1%,佔銀行業總資產升至15.9%。
撰文:董曉沂
26 Sep 201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