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政府堅持造地 北都供應主力
黃偉綸:政府堅持造地 北都供應主力
本港房地產市場有待全面復甦,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無論市況如何,政府也會堅持造地,未來10年政府可提供約3000公頃熟地之中,約1700公頃將來自北部都會區(北都),可興建約21萬個住宅單位。
黃偉綸昨天出席一個論壇時指出,無論市況如何,政府必須堅持造地,「過往試過太多次市況回落,我哋停止咗做地,但土地準備時間相當長,當經濟復甦,社會有需要時,我哋滿足唔到(對土地的需求),有好多後遺症。」黃偉綸強調,政府會「有節有度、審時度勢」推地,並重申本財政年度不會推售商業地。
梁志堅:唔好一窩蜂推晒出嚟
根據政府推算,未來10年將有約3000公頃熟地供應,黃偉綸表示,當中約1700公頃來自北都,可興建約21萬個住宅單位。他說,當局會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雙重力量,採用公私營合作、原址換地、試行片區開發等模式,提速提效推展北都。
身兼會德豐地產主席的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出席同一個論壇時指出,北都發展前景亮麗,但需時不止20年,「一定要分期去做」,初期「食得(市場承接到)幾多,相信政府要考慮,投資者有機會賺錢先去投資,希望政府唔好一窩蜂咁推晒(地皮)出嚟,按部就班咁去做,若果唔係推冧咗個市就幾難翻身」。
梁志堅也提及,由於北都發展規模龐大,無法單靠本地發展商,政府應着力吸引內地、東南亞以至中東的投資者來港,參與北都的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周三(17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地產建設商會已就此向政府提交建議,包括放寬100元物業印花稅適用範圍和投資移民的限制等。梁志堅相信,政府將就數方面作考慮,尤其把100元印花稅的上限由400萬元放寬至600萬元等。
私人住宅樓價自2021年9月的高位反覆下挫約28.4%,惟今年有喘穩跡象,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整體售價指數,今年4月至7月連環向上,4個月累升1.05%。梁志堅指地產行業須視乎整體經濟環境的發展,對樓價後市有信心,「呢段時間樓價已經穩定落嚟,有機會慢慢上返去,去到年底估計(樓價)有5%至6%增長」。
信報
10 Sep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