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 德 豐 船 灣 提 出 換 地 申 請 | |||
會德豐地產顧問溫文儀表示,發展商向政府申請把擬建自然保護區 內的私人土地,交換申請用地以西的土地作住宅發展,而地盤以東的自然保護區、西北面小山丘上的台灣相思樹,以及地盤中心的樹林部分亦將盡力保育。他指,選 擇地盤以西用地興建住宅,是由於該幅地現為草地,其保育價值較低。 而在整個發展構思上,他稱「最重要是保育區內的自然保護區,把生態資訊做起點,將濕地做到有價值,同時作出有效的管理。而目標則是維持濕地內的雀鳥數目,把當中的木林保育的同時可以作出生態教育。」 溫文儀指,發展商更擬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創立一個佔地達三百八十四萬方呎的自然保育區;而是次發展方案獲環保團體長春社,在濕地及樹木保育方面原則上支持,而發展商鉲將為濕地的管理提供基金支持。 據了解,長春社亦會考慮成為自然保護區及其訪客中心的營運者,同時發展商亦擬再邀請其他環保機構作監察,務求令有效管理濕地。 此外,是次發展商亦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營運青少年訓練中心,以及提供基金以協助營運,該處主要以協助解決結構性青少年失業問題。 溫文儀稱,由於自然保護區的維修和保養工作需要大量義工,故此在區內提供青少年訓練中心,可以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而現時這類公私營合作模式甚少,期望可以在環境保育、社會及經濟價值上做到長期合作。 而公眾最為關心的綠化情況方面,溫文儀指,發展商為保留樹木,同時保持整個屋苑的整體性,更特別在設計上加入吊橋,以盡量保留樹木。 他指,發展商亦將在區內進行為期十一年的植樹計畫,務求令區內樹木不致減少。 至於住宅部分方面,發展商更計畫採意大利山城大宅作設計概念,並引入較多環保元素,例如充分利用自然光铫,在通風上亦作出較多的考慮,務求與整個保育環境協調。 溫文儀指出,政府於○四年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十二個保育地點中,現時只有兩個保育地點,就政府的「自然保育政策」計畫作出保育,故此期望該申請可以成為第十三個保育點,以加快濕地的保育工作。 事實上,發展商月前向城規會申請,把大埔船灣一幅地皮申請以換地方式,發展二百一十五座四層高洋房,共涉三百三十伙。雖然有關申請在公眾諮詢期間接獲二 十七份意見,當中亦包括環保團體,溫文儀稱,是次區議會方面未有就發展方案提出反對,而集團亦將會與有關環保組織作交流,以闡釋有關理念。 2008-07-03 |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會 德 豐 船 灣 提 出 換 地 申 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